蔚蓝的苍穹,一望无际的草原,矗立高耸,直入云端的皑皑雪山。这里,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我国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
一辆大巴车行驶在草原上,一路向前。车里坐的是响应团中央号召,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大学生。
“柳学部,你没事吧?要不让司机师傅靠边停一下,你下车休息一会儿?离泽库县还远着呢!”周向希见柳学部的脸色蜡黄蜡黄的,有些担心。
州县上的海拔实在是太高了,就连周向希这个本地人都有些服不住,一路上耳朵里一直响,头晕恶心,更何况柳学部这个从内地来的人。
其实,柳学部自己就是医学出生,了解一些高原反应的缓解方式,来的时候就服用了一个星期的红景天胶囊,一路上也使用了一些缓解的医学办法,但抵不住这里海拔太高,效果还是不佳。
他挥挥手,有气无力地告诉周向希,“没关系,我这样靠着躺一会儿,没问题,坚持得住。”他不敢动,也不敢多说话。只要一动,胃里就如同翻江倒海。
郑绩从车上一名游客那里要了一点热水,递给柳学部。
“喝一点,多少会好受一点。”
柳学部接过,喝了一点,温热的水从喉咙缓缓流淌到胃里,确实好受了许多。
柳学部是河南南阳人,毕业于河南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医学院。出自医学世家,祖上上三代都是中医,但是到了他父亲那一代,却断了续脉。柳爸爸非常抵触学医,娶了柳学部的妈妈,又是一名会计,而他们家又是单传,爷爷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在他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强烈要求他报了张仲景医学院。
不过,父母对他的要求却不是很严格,不管他读什么专业,毕业之后只要留在南阳本地就可以。刚开始他很抵触学医,毕竟不是自己愿意填报的专业,因为他最想读的是军校。爷爷是中医,外公是中西医结合,度过大一之后,他发现,在两位老人的影响下,他竟然慢慢地喜欢上了医学,也很热衷于对医学的研究。
大四毕业之际,他偶然看到一篇报道,说青海和新疆的很多地方医学都不发达,医生和护士非常欠缺。接着,他又了解到学校团委响应团中央的号召,下发了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看到文件的那一刻,他觉得自己身体里的血液都在沸腾,没有任何犹豫地填报了志愿。
柳妈妈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电话里除了哭还是哭,甚至当天就和柳爸爸赶到了学校。本以为肯定又是一顿训斥,柳学部已经做好了顽强反抗的准备,她决定无论爸爸和妈妈说什么,这趟西部之行他走定了。
却没想到,爸爸见到他的时候,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儿子长大了,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人生规划,无论你做什么,爸爸都支持你,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一个男子汉该做的贡献,爸爸更支持你!”
那一刻,柳学部前所未有地觉得,自己真的好像长大了,应该做一个男子汉了。
柳妈妈流着泪,“你都这样说了,我还能说什么?啥时候走?去哪里?需要什么?妈给你都准备好!”
小伙子鼻子一酸,将妈妈抱进了怀里,“谢谢妈妈,也谢谢爸爸!”好半晌之后,他才放开了妈妈,说,“才报了名,还要考试和体检,能不能被录取都不知道。”
“好儿子,加油!爸爸相信你!”柳爸爸说。
妈妈既盼着儿子不被录取,又盼着儿子考试通过,被录取,内心很复杂。家里就这么一个儿子,从小到大就没有离开过他的身边,更何况……有些事一直都是他心底里的结,有些地方,是她这辈子都不想提起的梦魇。但是儿子有正义感,能主动为国家事业添砖加瓦,她又觉得很欣慰。作为母亲,她知道,她应该支持自己的儿子。
正如柳爸爸和柳妈妈所料,柳学部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并且顺利参加了培训。培训结束后,被分到了青海省。
母亲知道分配结果后,一句话都没有说,一个劲儿地流泪。爷爷和爸爸也一直沉默着。
柳学部拿着通知书,抱着妈妈,更不知道怎么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他比任何人了解妈妈的担心和害怕。因为二十多年前,舅舅就是在青海当兵,为了救人,死在了柴达木。
7月10号,一家人把柳学部送到了火车站。这一次柳妈妈没有再哭,而且还笑得很开心,为柳学部准备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叮嘱他,闲暇的时候,一定要去青海湖和日月山转转,那里是她去过最美丽的地方。柳学部欣然答应,只挑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东西拿上了火车。
与他同行的是周向希,毕业于河南郑州大学,他们是在参加河南省西部计划志愿者培训的时候认识的,都被分到了青海。周向希是青海人,一路上给柳学部讲了许多青海有趣的故事。到达青海之后,他们到团委报到,又接受了统一的培训。幸运的是,他们又被分到了同一个县上——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
郑绩是他们接到《确认通知书》的时候认识的,青海西宁人,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和他们一样,也被分到了泽库县。
发表的评论审核通过后会在评论区显示哦~ 可在个人主页查看书评的审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