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感 阅读至44%

信念感

书名:工业新时代 作者:琅翎宸 本章字数:4046字 更新时间:2021-03-31 23:54

厂里的状况大家都清楚,在这个时候提出涨工资,众人一时有些摸不清头脑也是正常。

负责人事的高海丽干笑着对程嘉赐说道:“程总,这涨工资也得有个由头啊,我们现在的工资评定,一个是看职级,一个是看学历,如果两方面都不达标……”

高海丽的意思很明显——提升工资收入可以,但必须有理可循。

升职加薪这个无可厚非,岗位和职级上去了,收入自然会增加,至于学历评定,也很容易理解——这是吸引人才鼓励学习的一种方法。

程嘉赐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明白。无论在哪家公司,牵扯到钱,尤其是大额金钱的事情,必定不是小事,涨工资的决定也必然不可能是他拍脑袋想出来的。

“这次涨工资的标准只有两个,第一是按劳所得,第二是人才培养。”程嘉赐说话向来言简意赅,不喜欢那些弯弯绕。

按劳所得?高海丽愣了一下,这个问题自己好像跟程嘉赐和沈佳楠讨论过?

“又是要计件算工资吗?”台下有人问道,光听语气就知道对方很是排斥。

“还是换汤不换药啊,到最后都涨在那些领导和跟领导关系亲近的人头上了呗。”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嘴,周围响起一片应和声。

当初实行这个制度的时候,大家的确亢奋了一阵,工作起来满是干劲儿,想着好好拼一把,这个月多拿点钱,没想到事情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气人,到最后有的人受不了离职跳槽,有的人索性放弃,自己也开始混日子。

“我做了一百件,到最后能算到我头上的有六十件就不错了,至于剩下的四十件,谁知道去哪里了。”

“这不是心知肚明的事情吗?不然领导们涨的工资从哪里来?”

……

大家讨论的事情,程嘉赐也有所耳闻,虽然他当时还没来公司,但在来之前他也是有做过功课的,对于这样的“大事件”自然比较清楚。

“佳楠,你给大家讲讲,计算机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坏处。”程嘉赐开口说道。

沈佳楠思考了一下程嘉赐这个时候点自己名的原因,随后对症下药,直白地开口说道:“计算机的坏处就在于它没有思想,无法随机应变,但它的好处也在于它没有思想,绝对遵守规则。”

听了沈佳楠的话,大家顿时明白了程嘉赐的意思。

之前的制度,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施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没有达到原有的预期,甚至造成了破坏。究其原因,无非就是规则被打破,掺杂了太多复杂的人为干扰在里面,有太多不可取的做法。

“就在不久前,我们已经引入了ERP系统,它可以有效地完成车间控制,即随时间变化的动态作业计划,它可以将作业排序,再把作业分配到具体各个车间,完成作业管理、作业监控。”沈佳楠开口解释道,随后她又用大白话加了一句,“总而言之,这个过程保证公开透明,保证公平公正。”

程嘉赐点了点头:“详细的规则人事部门制定之后会通知到每一个人,规则的核心就四个字‘多劳多得’,规则的实施全程由计算机监控,每个月我还会进行审核,请大家相信我一次。”

如果说前面的那些话是摆事实讲道理,那程嘉赐最后的一句话就是给大家一颗定心丸。

程嘉赐在工人心中的印象很不错,原因也简单——程嘉赐是个干实事的人。

程嘉赐自打来公司,就没搞过领导特殊化,原本主管及以上的领导都是有小灶的,不过这在程嘉赐来之后就取消了,所有人统一在大灶上吃饭,原本每个月小灶的开支也被用来改善大灶伙食了。

大家本来以为这是程嘉赐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表现自己亲民装装样子的,没想到从始至终程嘉赐都是这样,而且程嘉赐来了之后,公司的风气明显变好了许多,程嘉赐不喜欢搞那些虚的,做什么都讲究事实、业绩,一些之前嚣张跋扈的领导也收敛不少。

如今程嘉赐说“相信我一次”,大家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慎重和真挚。

“我刚才说了,还有一个涨工资的标准,那就是人才培养。”程嘉赐接着说道,“我相信,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都有不少技术骨干。他们的工作是很难被量化的,如果只是单纯的计件收费,那么他们无疑是吃亏的,可同时,技术又是提高生产力的一大优势,他们的付出绝对不能被忽视,所以我们也会针对他们制定特别的涨薪计划。”

说完这句,程嘉赐又接着补充道:“不过大家放心,从头至尾,全部遵从公开透明的原则,这份技术骨干的名单,也会张贴出来,保证大家心服口服。”

本来程嘉赐说完上一句,大家还有些担心所谓的技术骨干涨薪计划又是一个可以钻空子的机会,毕竟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没想到程嘉赐还不等他们怀疑,就把这个空子给彻底堵死了。

有了这两重保障,大家对这次程嘉赐说的涨薪计划顿时多了不少的信心,也增添了几分信任感。

“最后,我还想说一件事,那就是双重涨薪计划。”

就在众人都以为这些就是程嘉赐要说的全部时,程嘉赐又突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双重涨薪计划?”

“这是什么?”

台下有不少人都发出了疑问,就连台上的几个主管也有些摸不着头脑——程总今天是怎么了?当散财童子当上瘾了?

程嘉赐也不卖关子,而是直接开口说道:“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既能保证生产量,又能完成学习,达到技术提高,成为现代企业所需的人才。”

“人才?我们行吗?”

台下有不少工人都笑了起来,只是这笑容多了几分尴尬和苦涩。

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他们没能走进象牙塔,取得一个不错的学历,自此“人才”这两个字和他们也越来越远,听程嘉赐提到“双重涨薪计划”的时候,他们自然是开心的,但听到“成为现代企业所需的人才”这句话时,他们的心又凉了半截。

毕竟在他们看来,这件事好虽好,却和他们毫无关系。

程嘉赐一眼扫过去,自然知道台下的人都在想些什么,他并没有直接去说一些鼓励的话,说什么“你们都很优秀”、“只要努力谁都行”这种苍白而又无力的言论。

他起身望着台下讲道:“中国汽车发展之路,最早可以追溯到1901年,匈牙利人Leine将两辆汽车带到了上海,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出行还可以用这种方式,原来还有如此神奇的东西。

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7月吉林省长春市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兴建,并于1956年7月13日生产出我国第一辆载货的解放牌汽车。

1958年5月,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自行研制设计生产了第一辆红旗牌轿车,被誉为‘东方神韵’,彻底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小汽车的历史。”

众人听程嘉赐讲着这段历史,过去的一幕幕仿佛在眼前展现。

清朝光绪年间的中国无疑是落后的,也正是因此,大家才会对汽车这种新奇的“洋玩意”产生震惊之感,那个时候的人们看到汽车都在想什么?

或许他们在想: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东西?

或许他们在想:洋人的东西果然神奇。

更重要的是,或许他们在想:我们也可以做到!

“我知道,当我提到‘人才’这两个字的时候,你们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我不行,我不配,我做不了……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前辈们,他们最擅长的从来都不是否定,而是迎头赶上!”程嘉赐朗声说道,“这是中国人的精神,也是中国能千年屹立不倒的原因。”

“硬要总结起来,很简单,就是一句话——我们没在怕的!”程嘉赐吐字清晰,字字珠玑。

他望向台下,“我知道,很多人不是不想学,而是因为错过了一次机会,没有合适的环境,现在我告诉你们,机会来了,环境公司给大家创造!”

“另外,我需要向大家重新解释一下,我个人对于‘人才’这两个字的理解和认识。”程嘉赐继续说道,“1958年生产之初,一辆奔驰220S被运到上海汽车制造厂,上海的几十家企业联合动工,参与了这辆‘样本车’的解剖,解剖下来的零件,被这些企业拿回去仿照学习。

没想到,接着三年自然灾害到来,大环境发生变化,但这个计划并没有因为环境变化而被搁浅,工人们还在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当时的企业,没有大型的气压机、锻造机,更没有与之配套的模具,工人们就用榔头、铁锤进行敲打,并依靠自己灵巧的双手进行复制生产,往往一个大的覆盖件要经过几万次的敲打才能最终成型,但就是工人们这种手工作坊似的敲敲打打,使得首辆上海牌轿车得以亮相。

当时中国制作小汽车的钢材质量达不到标准,与之配套的发动机、变速箱、玻璃、橡胶、油漆、粘合剂等材料也都无法满足汽车生产的要求,可是伤害的工人师傅们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断去琢磨研究学习,最终还是啃下了汽车制造这块硬骨头!”

听着程嘉赐的话,台下一片沉默。

在今天之前,对于这里的许多人来说,这仅仅是一份工作而言,大家更关心的只是自己今天要干什么活,最后能拿到多少工资,至于这段历史……从未有人提起过。

如今,大家不难想象当时前辈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困境,不难想象他们付出了多少汗水,以及攻克了多少难关。

“你们觉得什么是人才?考上名牌大学,拥有高学历的才是人才吗?那我刚才提到的前辈们呢?如果按照这条来规定,他们应该是不算的吧?但又有谁能说一句他们不是中国的栋梁之才呢?”程嘉赐总结道,“所以,我想说的是,人才这两个字的含义不是单一的,这不代表着只有高学历的才配叫人才。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你们都是有优势的,你们的优势就是经验!更何况,术业有专攻,在你们熟悉的领域,我相信你们会学习的更快。”

“能在自己领域做出贡献的,能提出技术改进的,能完成学习的,甚至最简单的……能坚持下来,有毅力,让我看到你们进步的。在我这里,都算是人才!”程嘉赐沉声说道,“当然,这几句话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可真难,原因也很简单,要有信念感!”

这是程嘉赐今天第一次说出“信念感”这三个字,但他之前讲的所有汽车制造人的历史,都在印证这三个字。

面对那样的困境,面对当时的种种坎坷,前辈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正是因为信念感,正是因为不服输。

我们常说“人活一口气”,大抵就是如此。

程嘉赐说完这些,并没有急着继续讲,而是给足了大家时间思考,他也坐下来陪着大家思考。

这一回,台下格外安静,没有叽叽喳喳的讨论,也没有交头接耳的小话。

每个人都低着头,沉思着。

现场没有任何人说话,但气氛却一点都不尴尬,反而格外庄重肃穆。

或许是因为生活太过忙碌,或许是因为琐事太多,我们总是不经意间会忽略思考的意义。让脚步停一停,多去思考一下,有的时候未尝不是件好事。

过了许久,终于有一个人站了起来,他看上去已经快四十岁了,穿着寻常的工服,但眼神却格外坚毅:“程总,我想试一试,我想学一学,我想做个有点儿用的人!”

上一章 下一章

发表评论
当前正在评论:工业新时代 进入评论区
顺便给作品打个分?
5
500
提交

发表的评论审核通过后会在评论区显示哦~ 可在个人主页查看书评的审核情况~

目录
举报

提交

帐号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