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线索 阅读至15%

新的线索

书名:丰碑 作者:吴半仙 本章字数:2624字 更新时间:2021-12-08 00:32

两人跟着许大姐再次回到屋里,许大姐倒了一杯水,慢慢扶老人起身,又小心地喂老人喝了些水。

看着老人精神略好,许大姐才低声说道:“爸,这两位小同志来咱们家,一是看望你,二是有件事,想请你帮忙。他们两个……正在帮一家烈属寻找亲人,七十多年前,一位名叫牛朝亮的抗联战士和家人失去联系,大概率是牺牲了,但至今毫无音讯。所以,他们想问问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个人?”

老人毕竟年岁大了,反应有些迟钝,在许大姐说完后,他做出一副思索的样子,然后又抬头看了看刘晓兵和陈四平。

随后,他的眼神里慢慢浮现出一丝神采。

“……牛……”

他费力地说出了一个牛字,后面的字眼就模糊不清了,对着两人说了一阵,怎奈刘晓兵和陈四平谁也没听懂。

“这……老人家说的啥?”

刘晓兵一脸尴尬地看向许大姐,等着她翻译。

许大姐冲他们一笑:“他刚才说,他还真的认识一个姓牛的,但是叫什么名字,他记不清了。”

刘晓兵眼前一亮:“真的?那太好了,老人家,我们要找的那位抗联战士叫牛朝亮,他家就是咱伊春的,住在乌伊岭老河口。”

老人摇了摇头,似乎努力回忆了一阵,又比划了几下,嗓子里含糊里说了两句话。

许大姐照例给翻译:“他说,时间太久远了,想不起来名字,更不知道那人是哪的,不过,他说那人有个特征,他记忆深刻。”

“什么特征?”陈四平忙追问。

老人一边回忆,一边在自己的脸上指了指,做了个手势,说了两个字。

但这一次,刘晓兵和陈四平两个人,都听出了老人说的是什么。

胎记。

他指的地方,是自己的右侧脸颊,偏向耳后的地方。

他做的手势,大概是鸡蛋那么大的一块位置。

“老人家,您是告诉我们,那位姓牛的抗联战士,右脸偏后的位置,有鸡蛋大的一块胎记,对吗?”

刘晓兵问道。

老人用力点了点头,又含糊不清地说了几句话,但这次,连许大姐也没听懂。

“爸,你刚才说啥?”

许大姐追问了一句,老人只好又努力说了一遍。

这次许大姐听懂了,回头对两人说:“他说,那时候他才十多岁,就加入了抗联队伍,可惜没过半年队伍就打散了,那时候他们有几十个人,其中就有这个姓牛的,大高个,人挺好的,还会拉二胡。后来队伍散了,他就回了老家,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又去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

“大高个,有块胎记,会拉二胡……”

刘晓兵赶紧把这些特征一一记下,然后给陈四平使了个眼色。

陈四平自然会意,马上拿起手机出去打电话了。

这个时候,老人有些乏累了,他本就身体虚弱,受到体内那块弹片影响,平时说话就很吃力,这一次说了太多话,已经微微喘息。

“老人家,这些信息我都记下了,您不用说太多话,刚刚我联系了省城的朋友,那边正在给您找专家,一起研究下手术的问题,争取早点把您体内的那块弹片取出来。”

刘晓兵拉着老人的手轻声安慰,老人有些激动,眼眶湿润了,手也微微颤抖,不住地点着头。

“哎呀,这可真是好事。”

许大姐也抹了抹眼睛,满脸都是欣喜,但眉宇间依然有着一丝愁容。

对于手术的事情,她心里实在是没底。

毕竟老人家已经这么大年龄了,如果要做手术,很容易出现各种状况。

尤其弹片的位置还那么特殊,稍有不慎,怕是就……

她心里忐忑不安,就在这时候,陈四平快步从外面跑了进来。

“对上了对上了,没错,就是牛朝亮!”

陈四平一脸兴奋,眉飞色舞地边跑边说。

“啊,那太好了,终于有线索了!”

刘晓兵也乐坏了,心想要不是自己一念之差,想来看看这位老兵,这个消息就会错过了。

“这个老牛大叔,你说这些信息,他也没跟咱们说啊,要不是这位老人家,咱们到现在都不知道牛朝亮还有个胎记,还会拉二胡。”

陈四平语气里透着不满,刘晓兵笑道:“也不能怪他,毕竟牛爷爷年龄也大了,有些事说不定他自己都记不清,得靠人提醒才能想起来。再说牛朝亮参军走了七十多年,老牛大叔也没见过他。”

许大姐也很高兴,过来说:“能对上就好,哎呀,这可真是天大的缘分,没想到我家老爷子居然认识那个牛朝亮,你说说,这可不是太巧了么?”

刘晓兵自然更是开心,于是赶忙又问许士光。

“老人家,您刚才说的那个姓牛的抗联战士,就是我们要找的牛朝亮。您再好好想想,后来他去了哪里,是牺牲了,还是转战到别的地方去了?”

老人又努力回忆了半天,对着刘晓兵摇了摇头,含糊不清地说了一句话。

许大姐凑过来仔细听了听,便说:“他说他也不知道,后来队伍散开,一部分去了苏联,一部分分成好多游击队,留下打伏击,他因为年龄小,没法一直跟着部队,只得回家。所以那个牛朝亮是牺牲了还是活着,他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回家的时候,牛朝亮肯定没牺牲。”

刘晓兵问:“那老人家当年从抗联回家的时候,大概是哪年的事情?”

这次不等老人回答,许大姐就十分肯定的语气说:“这个我知道,他回家的时候是1941年的9月,当时他已经在游击队待了一阵子,后来战斗条件越来越艰苦,上级就让他回家了,他开始还不肯,硬被赶回来了。为这,他这辈子跟我们念叨了少说上百次。”

刘晓兵不由笑了起来:“1941年的9月,老人家记得这么清楚?”

许大姐点点头:“没错,因为那时候家里开始秋收了嘛,部队赶他回家,刚好收庄稼,所以不会记错。”

刘晓兵“嗯”了一声,拿出了自己在档案馆找到的那份资料。

上面清晰地写着:……1941年……吕文军、赵卫东、陈学礼、牛朝亮……等十三人小分队,活动在石人沟、朝阳岭、许家窝棚、碾子营、鞑子屯一带……坚持游击斗争数月,击毙击伤日伪军八十余人。

这也就是说,1941年牛朝亮所在的游击队坚持斗争数月,一直到同年9月份许士光回家的时候,牛朝亮还并没牺牲。

想了想,刘晓兵又问:“老人家,您当年跟牛朝亮是一个游击队的么?”

老人摇了摇头,说了两句话。

许大姐翻译道:“他说他当年是三分队的,那个牛朝亮是二分队的,但是大家离得不远,也偶尔会见面,所以才知道他没牺牲。”

刘晓兵点点头,看来这次的线索,估计也就这么多了。

但不管怎么说,知道了牛朝亮在1941年9月的时候还没牺牲,这就能为后面的寻找提供很大的帮助。

说不定真的如他所说,牛朝亮在战场活了下来,隐姓埋名,平淡度过一生。

忽然,老人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坐起身来,大声说了句什么,神情也有些激动起来。

许大姐赶忙凑过去听,然后对刘晓兵说:“他刚才说,他想起来了,1941年他回家的时候,三分队已经就剩下11个人了,二分队也只剩下五个人,其中就有牛朝亮。当时他们汇合在一起,说要去找第三路军,打算一起往苏联撤,他本来也想跟着去,但是这一路太过危险,要走的都是深山老林,还有敌人围追堵截,所以,他才会被赶回家。”

两个队伍一共就剩下十几个人,一起撤往苏联?

刘晓兵和陈四平对视一眼,心说新的线索又有了!

上一章 下一章

发表评论
当前正在评论:丰碑 进入评论区
顺便给作品打个分?
5
500
提交

发表的评论审核通过后会在评论区显示哦~ 可在个人主页查看书评的审核情况~

目录
第一卷
举报

提交

帐号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