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电话的这几秒钟里施杞已经想了很多种可能,但肯定不是丧事,因为施杞早就把殡葬服务的电话给了江宇。
王英瑶还活着,她撑得比医生估计的还要久。
“你们有没有上门挂水的服务?”
王英瑶的外孙女说出了她的诉求。
那天王英瑶回家后和在医院是差不多,她一直睡着,伴随着粗重的呼吸。之前在医院病房是二十四小时都有中央空调的,但回到家里就没有了。
南京的冬天每一道寒冬都能从穿过衣物经过皮肤后直接到达骨髓。王英瑶的抵抗力本来就弱,习惯了恒温的环境,她身体的细胞彻底地放弃了对环境伤害的抵抗,冷空气更加熟练地侵袭着她的呼吸道。
“不过医生说的是因为长期卧床所以肺部有了感染。”
总之这感染在出院之后更加严重。
王英瑶回家时胆囊的炎症只是被缓解,并没有缩小成正常的大小,她能吃的只是流质,她的消化功能尽可能的罢着工。
王英瑶的女儿将素食用辅食机打成泥状,这样状态的食物婴幼儿尚可以一勺一勺地吃,但王英瑶不可以。因为消化都会促进胆汁的分泌。
王英瑶的女儿只能在碗里加水,把泥搅拌稀释,她再就着吸管一点点地吸进口腔。
一开始她能吃的只有白粥加腐乳,后来加了胡萝卜和西红柿,但也仅仅只有这么多。她的肌肉萎缩得越发厉害,她的手抬起都困难,说话也变得奢侈。
“一开始我和我妈还轮流地喊她,确认她是睡着了还是……还是走了,但现在不用。”
现在王英瑶睡觉时都会发出明显的呼吸声,准确地说,是呼吸困难的声音。
那声音的存在比没有声音更叫人提心吊胆,一会儿高亢,一会儿低沉,好像下一秒就要喘不过气似的。
可在这过程里的王英瑶几乎都是闭着眼睛,她好像总是睡不够。
“挂水治肺部?”
“不全是,她又发烧了。”
王英瑶眼睛闭着,嘴里时不时发出叫人心惊的呼吸声,呼吸声里掺杂着一阵阵重复的内容。
“带我去医院看病啊……”
王英瑶要挂水,她的胆囊又开始疼了。
冬天的冷风离开家门的遮挡就会灌进衣袖里,那不是一个灰色的毛线帽能够挡住的寒冷。她已经不能下床,她要怎么去医院?王英瑶的外孙女想到这就头疼。
能带王英瑶去医院唯一的办法就是打120,寻求急救中心的帮助。等王英瑶到达医院后,还需要几个小时的例行检查和结果的等待。
这次的检查和上一次进医院时的检查不会有太大区别,但还都必须要做。
检查还不是最困难的部分,万一又要住院,是实在找不到人二十四小时陪护。江宇刚刚请过一周的假,短时间里没法再来一次。
王英瑶的外孙女要上课。而王英瑶的儿女几个,他们也都是需要别人照顾的老人。二十四小时在医院陪护很可能把自己也搭进去。
目前能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上门挂水的服务。
施杞松了口气。虽说出院后的王英瑶听起来和那个闹腾不止的固执形象有别,但她还活着,施杞还能帮助她,这比什么都高兴。
“你等我给你问问。”
施杞挂了电话就看见了父母不悦的表情。
“吃饭呢,什么电话这么要紧?”
“一个客户。”
施杞的父母知道女儿在家政公司上班,但具体做什么他们还是没听懂。家政公司在他俩的印象里是上了年纪走投无路的女人们干的活,他们都没好意思跟亲戚说。
他们也以为施杞每天就是在别人家里做家务。
“客户?你以前在人家家里做的啊?”
“不是,我是联络员,不是干活的。”
“联络员是干什么的?”施杞的父亲谨慎道。
施杞的母亲桌子下的脚就踢了过来。顾唯还在这呢,一个医生和一个家政公司的,怎么都好像是两个世界的人。
她赶紧给顾唯夹了个老虎,“小顾,吃虾。”
施杞早就没有这种想法,是顾唯跟她说的,家政公司联络员和医生没有什么不同,他们的本质都是帮助别人,他们都在为社会做贡献。她不偷不抢还有那么多人需要她的帮助,她还靠这份工作有了社保,她交得起房租。
不丢人。
施杞也夹起一只虾,“就比如啊,你们如果需要个做家务的,我就可以帮你们找,我的工作就是干这个的。”
“哦……中介是吧,这中介费不好收吧,很贵的吧。”
施杞的父亲似懂非懂,施杞的母亲听见中介这两个字脸色却更不好看了。这还不如刚才的称呼呢。
“行了行了,还不知道干几天呢,年纪轻轻的找点正经的工作。”
一直埋头吃饭的顾唯抬起头,“叔叔阿姨,施杞做的就是正经工作。”
施杞的父亲是好奇,他好长时间没见到女儿了,他就想当面问问,女儿在南京到底是做什么的,不行就回家来呗,他养她。
大城市里一个民办大专毕业的生存不容易是正常的。
施杞的母亲则是担心这拿不出手的职业搅黄女儿刚萌芽的恋爱,医生和家政联络员,听起来根本不配啊。
可他们看顾唯的表情,他一点都不介意。
“我们不太跟得上时代了,这是好工作吗?”
“是的,它能帮助到很多人,而且都是正规公司,很多都是有政府机构扶持的。”
“政府机构扶持?”
施杞的父母眼前一亮,有政府支持的一定是好工作。顾唯这孩子眼睛这么亮,他说是好工作就是好工作。
施杞的父母再看向施杞时,觉得这许久未见的女儿似乎和过去不太一样。她似乎多了些自信,少了些畏缩。原先她的眼里总是雾蒙蒙的,这会儿眼神坚定而清澈。
施杞的母亲觉得有些晃眼,她又看了看顾唯,这两孩子的眼里都有股充满朝气的光。
“是啊,政府会扶持一些家政公司的,比如我在的那家就是,南京很多的老人都能申请免费的服务呢。”
“还有这好事?免费的家政?”
“简单的有上门量血压,打扫卫生之类的,失能的老人还能申请隔天一次的护理,上门的护工能帮忙洗澡,甚至通便呢。”
施杞说着说着突然想到了什么,失能老人,王英瑶也算是吧。
“这么好啊,我们南通有吗?”
“南通我还没有了解过,应该都有的,我们的政府对于养老领域非常关注。”
施杞的父母眼里此刻也充满了亮光,他们也正在老去,世界是这些蓬勃朝气的年轻人主导了。
既然没人能做到长生不老,养老看护问题便是所有人终有一天都要面对的,自己的问题。
他们曾经担忧过,但如今他俩,开始对老年时光有了积极的愿景。
发表的评论审核通过后会在评论区显示哦~ 可在个人主页查看书评的审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