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则通、通则久 阅读至48%

变则通、通则久

书名:风从何方来 作者:林潇潇 本章字数:2087字 更新时间:2022-10-04 09:54

仓库门口是一道黑色的房梁,房梁由一根粗壮的木头搭就,平时老许会在上头晒些衣服之类的。今天,那上面挂着个人。

那人穿着一身深绿色的衣服,还是新的,头耷拉着,地上是个木凳子歪倒着,脚赫然是悬空的,风一吹在半空飘飘荡荡,霎是唬人。凳子旁边,一个瓶子碎裂在地上,淡淡的酒气随着秋风飘向大地,渐渐散却。

“啊——”何止是王叔,连二狗子这种青壮年汉子也尖叫起来。

这一叫便吸引了不少人过来,晨起的众人纷纷好奇凑上前,一眼就看到悬挂着的人。

“那不是老许吗?”有人叫出声。

“是啊,是老许,那身衣服还是寿衣,他之前找人做的,说等快死了就先穿上,自己躺好……”说这话的人跟老许关系不错。

老许是孤寡老人,平时嗜好喝酒,过的浑浑噩噩的,所以才能长久替着村人看管仓库,平时吃喝都靠着村里的粮食接济,对村里人感情并不一般。他年少时家境贫穷,娶不着媳妇儿,据说谈过一个姑娘,人家看不上他,嫌弃他家穷,他受了情伤,后来就没再考虑过这事儿了,大概也是那时候染上酗酒恶习的,后面就没停下来。

众人啧啧感叹着老许的生平,好像在替他这一生画下总结,但任何盖棺论定都无济于事了,逝去便是逝去,不会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武文全知道这事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村里人热心,更何况生死面前无大事,这时候再怪罪人家也没有意义了,二狗子连同几个年轻人将老许搬下来,送到了他那低矮的房子里。后面又紧锣密鼓地联系白事班以及殡仪馆,准备将老许拖去择日火化。

按照当地的习俗,人去世后要在家中停留三天,跟亲人做最后的道别,顺便再敲敲打打慰藉魂灵。但是因为村里当前忙的焦头烂额的,也没钱付三天的白事班费用,更主要的是老许没有家人,这事儿就走了个形式,当晚就拉去殡仪馆火化了。

武文全全程参与了送别的过程,甚至还检查过床榻上的老许,确实是死去多时,已经有尸斑了,想来昨天晚上被人指着鼻子骂过之后便开始喝酒,一时想不开解了裤腰带上吊的。

嗳,怎么这么想不开。

武文全是个医生,见过不少生命在眼前逝去,对新生和死亡的反应没有一般人那么强烈,但这件事不同于医院里那些病人的无药可治,是本可以避免的。因而,他的心情无比沉重,许久都没说话。

村支书知道他心情不好,送走老许后见武文全坐在田埂边,也靠着他坐下,递了根烟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想太多了,这事儿啊,在村里很多。”

不少孤寡老人等到年纪到了,自己找根绳子吊死,或者买瓶农药喝了。有些有孩子的老人也会干这事儿,比如村支书原先的邻居,那个老太太了脑溢血,没救治地及时,瘫在床上行动不便,拉屎撒尿都得人伺候着,时间久了孩子们颇有怨言,她不愿意拖孩子们后腿,自己爬到床下,拿过那瓶农药喝的一干二净,发现的时候屎尿糊了一地,嘴里的泡沫都干了。

有时候农村其实并不淳朴,越是贫困的地方和家庭,越能见识人性。

什么是人性呢?是物竞天择,是趋利避害,是只能同富裕而非共患难。说白了,穿暖吃饱才能思淫欲,仓廪实了才会知礼节,最基本的永远是这副身体,其余都是其次。

若是书读得多,精神层次有更高的追求兴许会有所不同,但农村既然贫穷了,便不可能人人都读过很多书,这时候有些悲剧必然是必然。

“我都明白。”武文全低声道。

因为明白,所以除了低落伤怀,更多的想的还是如何改变贫穷,改变落后,进而让众人的口袋跟精神都富裕起来,不要再出现如此的悲剧了。

“要改变何其难哦。”村支书叹气,“我们都想啊。”

他都折腾多久了,也没折腾出个什么事情。说实话,他是不相信这个书呆子能搞出什么来的。只觉得他会安安静静呆满两年,然后回去借着基层经验升职加薪,走上本职事业的巅峰。

他懂,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借着基层经历镀金。

但是,村支书是小看武文全了,他不是个会想太多功利物质世俗一面的人,他对这些都无所谓,他只想安安静静做好手头的工作。任何事情,只要他接手了,便不会有糊弄过去的可能。

“接下来怎么办?”武文全指着田里的麦子,“没记错的话,这些稻子得到国庆后才能够成熟,现在吃什么?”

村支书眉头跟打了结似的:“嗳,先啃啃山芋吧,总归饿不死。”

想到顾客们看病的医药费还是武文全解决的,心中升起浓浓的感激,郑重拍了拍武文全的肩膀:“放心,我专门买点粮食给你,不会让你跟我们啃山芋的。”

那些医药费算起来有近十万,武文全帮有医保的人跑前跑后报销了一半多,剩下四万多块钱村委会贴了两万,还有两万实在拿不出来,武文全便自掏腰包了。

说起来,武文全几乎是解决了一大半的医药费。

“等这批稻子卖了,余下买种子的钱,村子里就把钱还你。”村支书允诺,“这个你放心,不会让你吃亏的。”

村支书心里也是直打鼓,不敢保证这次稻子能否丰收,丰收了又能够全部卖掉。寻思着还得再买些麦子,研磨些面粉做些面条存着,能放的时间久一些,不然光吃大米也不行。

武文全虽然心不在焉的,但其实并不是在心疼那钱,也不是在担心自己要跟着大家一起啃山芋,他是在想另一件事情:“为什么,粮食没有留种的能力呢?”

他童年时代都是跟着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的,没记错的话,那时候村里人都会留下足够的稻种麦种,待到时节再去种植。这样成本会下降许多,几乎能实现自产自销。不谈说赚多少钱,年成再差,至少吃喝是够了的。

怎么短短几十年,稻子麦子不能种了呢?

上一章 下一章

发表评论
当前正在评论:风从何方来 进入评论区
顺便给作品打个分?
5
500
提交

发表的评论审核通过后会在评论区显示哦~ 可在个人主页查看书评的审核情况~

目录
第一卷
举报

提交

帐号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