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火、剧本 阅读至67%

山火、剧本

书名:水车简史 作者:范剑鸣 本章字数:6194字 更新时间:2022-09-11 08:23

张书记没想到还能再去高寨。张琴忙着港商接待方案的时候,张书记一直没有说自己一起要进村陪同接待。后来,李勇提醒张琴,港商参观高寨水车的那天,是否可以叫上张书记,毕竟她对这个村子熟悉。张琴就把这件事跟镇长汇报了。张书记突然受到邀请,看着产假已经结束,就答应再次进村。

在张琴看来,一直都安排得非常完美。但就在港商到来前几天,高寨发生了一件意料不到的事,让水车和油坊染上了悲情色彩。

那天,张琴忙着修改接待方案。她突然想起,应该在油坊准备一些东西,让嘉宾参观之余品尝当地风味。张琴想的是,这些东西村里准备好带上山去,最好就放在油坊里。而油坊暂时由燕生住着,得事先好好收拾一番。为此,张琴拿起了电话,要跟燕生老人商量卫生的问题。

曾经,镇长坚决要求燕生老人下山,说老人独居是个不好的现象,这将给人留下村子没有脱贫的印象。如果港商看到了,影响更是非常不好。张琴和村支书反复做燕生两口子的工作,就是不见成效。张琴最后请张书记出面。但张书记反而安慰张琴,不如让老人住着,那里正是儒生认识春兰的地方,是两家人的故地,到时把燕生梦想家园的事情讲清就行,反而能让港商看到老人对油坊的感情。

张琴拨通燕生的老人机,但反复几次都传来相同的声音,那是系统里的标准普通话,告诉张琴对方的电话无人接听,请稍会儿再打。

张琴预感不好,赶紧开车去往高寨。在路上,张琴遇到了村里的护林员,驾驭着摩托车急切地往高寨方向奔驰。张琴问起情况,护林员说,高寨冒起了烟,估计是起了山火。张琴听到了,决定暂时中断看望燕生的事,在山梁上等着镇里的扑火队,一起投入扑救山火的工作。

山风呜鸣地在山梁上掠过。苍山如海,成为山风的口琴。山野的枫树落下了最后一枚红叶。茅草高举着白色的芒花,一些枯干的芒花像雪片一样,被山风翻落枝头,又旋转起来飘向远方。厚厚的蕨草被风翻开底细,露出隐藏的干枝败叶。风干物燥,正是山林防火最艰难的时刻。进入高寨的山路上,两棵松树也加入了防火宣传的队伍,各站一端拉着一条横幅,“进山不用火,用火不进山”的口号下,落款正是张琴所驻的村委会。

不一会儿,村镇干部都来到了山巅。大家指着远方的烟火,估摸着起火点,初步判断是老油茶林周边林带。等来扑火队之后,大家立即拉开战线。山火扑救,起初并不是打火,而只是提前在火点周边林带开辟一条防火带,防火的草木全部刨光,就像城里的理发师为孩子剃了个时尚的发型。火线蔓延到了防火带,大家开始警惕起来,盯着火星飘舞的方向,防止山火越界。

由于山火发现及时,不久就只剩青烟袅袅,大家偃旗息鼓准备收队下山。这时,张琴跟大家告别说是去油坊看看。村支书想了想,就决定一起前往。张琴说了燕生老人不接电话的事情,村支书听了,说,糟了,山火十有八九跟他有关!

张琴的车子停在山梁顶上了。听到村支书的判断,她赶紧跨上村支书的摩托车,往高寨的油坊奔驶而去。来到油坊,只见阿姨一个人在,不见燕生。阿姨一直在忙碌午餐,也没有注意老伴,只是说燕生一直没有回来。两人掉过头,再次往火场跑去。火场靠近油坊的一面,是一段新鲜的悬崖。悬崖是前几年罕见的暴雨导致山体滑坡而生成。悬崖底下,隆起的土堆杂草茂盛。被火烧过的崖体,像是被人咬过的烤馒头,

村支书和张琴往悬崖底下找去,远远地发现一截木头一样的东西,黑乎乎地躺着。村支书说,不会是烧着的野猪吧。他拿起一根树枝,用力翻了过来,大喊一声,不好,是人!张琴听了,害怕起来,赶紧打电话叫村主任他们过来。大家来到现场,反复查看,初步估计就是燕生老人!

村里联系了派出所,民警反复勘探,判断老人是扑救山火发生的意外。回到油坊,老伴得知燕生遇难的消息,手里的菜刀掉落在地。她哭叫起来,咒骂燕生不打声招呼就走了,骂他是个大骗子,说定了两人一起住油坊,一起开荒种地,一起看护水车和油茶林,就这样不声不响走了。民警安慰老妪,询问燕生今天的言行。老伴说,燕生说是去开垦菜地。民警问,燕生平时抽烟吗?老伴说,抽。

民警说,情况就清楚了!

村支书说,我们做了大量防火宣传,近年的山火大部分原因都是老人烧荒引起的。燕生一定是想把滑坡后的土堆开垦过来种菜,也许是累了抽烟,也许是烧荒积肥图个省事,不小心引燃了周边的草木。老人担心受罚,又担心山火蔓延到油坊把屋子烧着,就自己扑救起来。老人爬上山崖,一边打火一边撤退,不小心就掉落崖下,受伤之后却无力自救,被活活烧成了木炭!

民警听后点了点头,最后作出结论:燕生就是引发山火的嫌疑人。这位年轻的警官说,鉴于老人已经葬身山火,不再追究他的烧山之罪。

但张琴分析道,燕生不只是引火者,还是救火者,否则不会引火烧身,早就跑离火场打电话跟我们报告了,我们是否从救火这个角度来宣传呢?大家知道,这些年老人烧荒屡次引起山火,但从来没有老人被烧死的事情,这表明燕生救火心切,保护水车心切,老人小孩子救火,当然不值得提倡,但确实证明老人是烈火金刚,是救火勇士!

村支书觉得有道理,就对民警说,失火原因就不写了吧,我们认为老人是救火而亡,是见义勇为,这样对他老伴有个交待,同时港商来了也好汇报。

听到燕生救山火献身的事情,张书记难过了好久。她对张琴说,我更该进来一趟了,应该去老人墓前上炷香!张书记同时建议,让村里把老人葬入小陵园,和那些烈士在一起,和他父亲儒生在一起,他父亲可是个老红军。

张琴没想到戏精会来村委求助。这几年,听到村子漂亮起来,许多在外头孤身流浪的村民,都回村里来打听消息,想谋得一个安稳的生活。戏精也打算回村。儿女在小镇或外头工作,戏精留在土屋照顾着老伴的病老之身。

戏精来到村委会跟张琴说,给我老伴办个低保吧!张琴问原因,戏精就说,老伴卧病在床,每天医药费是笔大开支,而儿孙各有难处,他不愿意开口,听说办了低保政府报账多,就想要给老伴办一个以减轻负担。

张琴说,听说你这些年在外头唱戏可挣了不少钱,是真是假呢?

戏精说,你们年轻人不知道我们负担重。虽然这些年我在外头流浪能挣些钱,但禁不住家里有个病人,我现在是水缸不来水,缸底还开了口子漏水不停,你说这日子哪能好呢?!老伴得了恶病没多少日子了,我回来就是要好好陪她。这些日子我总在想,人这一辈子活什么呢?光图自己在外快活行吗?不行,人不是一笔写成的,而是两笔。我一辈子在外流浪,现在想来真是对不起老伴。我要让老伴多活些日子,我说等她身体好了,我一定为她单独唱一场戏。

张琴说,低保的事情我会跟村里说说,低保是有名额的,得根据全村情况来定。但你也得答应我一个要求。

戏精说,什么要求?只要我能做到。

张琴说,你能做到的,你刚才不是说为老伴一个人唱一出戏吗?我还想请你为全村人唱一出戏。这些年,光是听说你本事了得,一个人敲锣打鼓,一个人唱戏牵偶,但你总是在外头为别人唱,可从来不见你在村子里表演过一场。你是怕在熟人们面前献丑,还是不愿意为乡亲们唱戏?

戏精说,这个要求可以答应。张琴说,但这次的戏可不轻松,不是你熟悉的老剧本,我们要结合村子里现在的事情,让你来实践站唱新剧本。

戏精说,这也是我老伴说过的话。她说要听我唱戏也要听新的,不想听一辈子反来覆去就那几段故事,觉得跟自己无关。我呀,临时缠细脚,倒要临时练剧本了。只是剧本内容得你们定,我来编词和做新木偶。

张琴说,可以,剧本内容我们会提供给你。但我没看过你唱的戏,你说说学戏的情况吧。

戏精跟嘉欣的爷爷,还有李木匠,三个是一起长大的。老兵当过篾匠,手艺是跟父亲学的。戏客跟老兵还一起在大队的宣传队混过。唱样板戏,嘉欣爷爷确实不行,懒,不爱背台词,只喜欢跟女孩子混,只能当个配角。而年轻的戏客学会了器乐,唢呐和锣鼓,全套功夫都在行。

木匠和篾匠常常不在家。有一年,有个木偶戏的师傅来村里演出,两个人,一人唱戏一人敲锣。大队要求他排了样板戏,加上老剧本,这样就吸引人。戏精被吸引住了。但师傅有个缺陷,他只会唱戏,不会演奏器乐。那个器乐的同伴有事临时回老家了,师傅就没办法演了。戏精正好想学戏,找到师傅,说,我想学戏。

师傅看着他,没正眼瞧,说,学戏可不容易,要背词,还要牵线头木偶,没几年功夫可学不会。戏精说,我有这个耐心。师傅说,学艺是要花本钱的,我们的戏本都是花钱跟别人买来的,你家有钱吗?戏精说,家里穷,没钱。

师傅拉下脸说,那一边去,别提学戏的事情。

戏精赖着不走。师傅就住在村子的祠堂里。村子祠堂多,听说有个先祖发了财,一个人就建了四座祠堂,有土砖的,有青砖的,有的在河边,有的在村子中央。师傅就喜欢那座青砖祠堂。戏精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没事就跑祠堂。师傅看这个年轻人又来,不理搭。戏精不说学戏的事,看师傅练样板戏。师傅熟悉了戏文,想排练,却只能清唱,没有器乐伴奏练得没劲。

这唱戏的人呀就是水车,这器乐可是流水,没有流水那水车怎么能转呢?!戏精知道这个理,就跟师傅说,你唱吧,我来给你奏乐。师傅说,你真会演奏?

师傅让他试了试,事实上他跟师傅配合得很好。第二天,师傅兴奋地跟大队书记说,我们可以演出了,没想到村子里有演奏的人才!

那一天戏精趁师傅高兴,又说我想学戏。师傅说,你是个演奏的师傅了,已算是有手艺了,为什么还要学戏呢?再说,就算我分一半酬劳给你还不够学费。戏精说,我教你器乐,你教我唱戏,我可不可以不交学费呢?师傅听了他的话,停下手中的活,张大嘴巴好久没说出话来。过了好久,才听到他说了一句,精明!

两人就这样成了彼此的师傅。这位兴国师傅是个好心人,离开梅江回兴国的时候,把全套木偶留给了戏精,说自己回去后再做一套……

那天晚上,张琴讲起了请戏精演出的事,张书记非常高兴,称赞张琴进入了角色,知道实践站的工作是重点,而且能说服戏精紧跟形势。张琴让张书记写剧本,张书记说,你还得寸进尺想让我出马,但现在我能有时间吗?单位可比村子里还忙,在家里二宝又等我照看,我哪有时间写剧本呢?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这个任务是把你培养成作家的第一步,你好好写,写村子里的事情,油茶林的传说,你不是写得挺好吗?

张琴说,我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好,而且那唱文是诗体的,我拿不出来。

张书记说,你先想好故事来,至于韵文唱句的,和戏精一起商量,他熟悉这样的句式,无论三言七言还是长短句,意思还是那个意思。至于内容,你想想村子里有什么事情能让你感动?

张琴说,那当然是燕生老人的事情,他救火的情景至今还在我脑子里。张书记就说,那你就写写他吧。把那座红军留下的水车写进去,调子就会高一些,也可以把港商参观的事情写进去,这样就有大时代的感觉,不会是简单的颂歌了。

张琴说,得你来指导,我只会编故事,大主题可不会把握。张书记说,港商来高寨那次,归途中我们站在山顶上,那情景你还记得吗?张琴努力回想,说,有些印象。

那天,霍先生带领一行四人在刘总陪同下来到高寨。在村子里寻找母亲的足迹,惟一的纪念就只有这座油坊了!他在高寨对着油坊和水车深深鞠躬,说,母亲,我替你回村子里来了,我找到根了!

陪同的人,特别是年轻一辈,没有人知道村子里有个叫春兰的女子。但是,霍先生的出现,这个名字突然又回荡在乡亲们的舌头上。而那座嘉欣发现的水车,也跟着找到了更加厚重的历史记忆!

高寨回河湾的山顶上,张书记就提议下车,大家饱览一下山野风光。大家不知道张书记有什么想法,就停了下来。张书记对客商说,你看,那群山之中奔跑的江河就叫梅江,以前不是水库,奔腾不息。

霍先生说,确实漂亮,我们赣南的乡村,确实漂亮!

张雅说,这梅江,算起来也是你们家族的故乡,革命先辈春兰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她的一生,可真是江海浮云,奶奶当初哪里知道会从梅江走到大海边?从梅江边走到香港去的,倒是还有另一个人,那就是陈炽。

客商说,哦,他还在香港吗?

张书记笑着说,哪能还在呢,他可是清朝末年的人。我读过他的书,《庸书》里讲他壮年而奔走四方,周历于金州、夏州,登州、莱州,以及江浙闽粤沿海,登澳门香港之巅,观览形势、了解国事。就是说,他为了寻找富国之策奔走四方,考察过沿海地带,登上了香港之巅。

霍先生说,有这样的老乡,我回去好好研究。

张书记说,他的老家就在对岸的村子里。这乡亲值得研究。我读过他的《续富国策》,可是专门讲谋生意的,农矿工商颇有见地,他说“阳乌所照,必值英旗”,英国就是有《富国策》称雄强国,香港也为此沦为其殖民地,为此他发愤著述了《续富国策》,预言“他日富甲环瀛,踵英而起者”必是中国,这就是他的强国之梦。要实现这个梦,还得依靠中国人共同努力,为此香港和高寨握手意义重大,也是陈炽乐见之事!

客商说,张书记饱读诗书啊,大陆有你们这等人才,必能更加兴旺!我觉得这些先贤说得有道理,他对中国的发展这样充满信心,事实上一百年之后,我们正在实现他的预言!

张书记笑了起来,说,霍先生实业救国之路非常重要啊。如果这油茶能够借助你的力量走向世界,就是中国前进的脚步!当年陈炽看到中国的茶叶被西方抢走了市场,忧心忡忡,在《续富国策》里提出国家、茶商、茶农要联合起来提高品质,重振雄风,夺回市场。这次,我们的油茶也是要三方合作,才能走得更远!

霍先生说,张书记有什么高见,尽管讲出来,我们跟绿野公司联合之后,会朝世界市场进军的,让茶油真正成为“东方的橄榄油”!

张雅说,我有一个建议,供你们企业家参考,今后我们负责发动工作,让公司成功收购这片红军林,但公司要充分用好这个文化资源。比如,我们公司联合之后,可否重新注册,就用这个水车的形象,作为公司的商标?

霍先生听了拍案叫绝,对刘总说,,这是一个转山转水的好形象,吉利,这个想法好,你的意见呢?

刘总说,我们早就想收购这片油茶林,作为我们公司的卖点,但我还没有想到把茶油跟水车结合起来!我看这主意好!

霍先生说,不但商标可以尝试用水车,而且包装盒里也可以附上一只小水车工艺品作为礼物,这样油用完后留下了一个纪念品,利于商品的宣传。我建议,今后销售时,在茶油的礼盒中可以放上一个小礼物,这小礼物,也可以用我们村子里制作的工艺产品!

刘总说,这就叫现代与传统结合,油茶是传统的作物,而加工又是现代的科技!霍先生真是优秀的企业家,营销的金点子这么多!

看到霍先生在村子里非常开心,张雅决定带他去仰华山走走。仰华山在白鹭镇西头,是以前陈炽读书的地方。在山顶的望江亭,霍先生在张雅的指点下眺望远山与梅江,俯看隔水相望青山的浮岛,梅江滚滚东来却被长桥大坝拦着,在群山之中安静明媚。霍先生问,如此形胜之地,是否有什么人物典故?

张书记说,霍先生你看,对岸的山叫莲华山,这边的山叫仰华山,陈炽的老家天马山庄就在对岸。陈炽坐船去小镇时,曾赞叹这梅江风光。那时还不是库区,陈炽在船上诗情大发,说,“沿溪窈窕千竹林,白沙如雪波流深;何人倚棹暮讴发,不是寻常山水音”。陈炽是热爱家乡的,死后了葬回了梅江边。

张琴一路同行,佩服张书记的才华。事后李勇也得意,叫上张书记是正确的选择,客商对高寨之行颇为满意,事后跟公司的合作谈得非常顺利,公司水媒法留下的废渣,正是他生产保洁品所需的原料。

写剧本时,张书记又提起了那天之事,张琴并不明白张书记的用意。她不知道陈炽的故事跟水车有什么关系,跟剧本有什么关系。张书记说,怎么会没有关系,剧本不能只写燕生,要写到油茶林,写到水车,写到天地之变,这样就会显得大气。陈炽的事迹可以融进去的。还记得那天我跟你说的话了吗?就是你跟我讲客商要来的那天。

张琴想了想,问,天无不久,惟通能久,天无不通,惟变故通,天无不变,惟穷始变?这也是陈炽的话?!

张书记说,正是,这可以成为剧本的主题。

上一章 下一章

发表评论
当前正在评论:水车简史 进入评论区
顺便给作品打个分?
5
500
提交

发表的评论审核通过后会在评论区显示哦~ 可在个人主页查看书评的审核情况~

目录
举报

提交

帐号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