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发布会(2) 阅读至1%

产品发布会(2)

书名:数字基石 作者:草庐煮咖啡 本章字数:2939字 更新时间:2022-02-14 10:03

“华泰软件和日本尤尼斯的合作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也是一个各取所需的双赢结果。”

“尤尼斯公司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进入中国,还曾经赠送给东北某高校价值百万的CAD软件,但是当时他的客户群体只限于日资企业,软件也没有中文版本。

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尤尼斯看到欧美工业软件公司纷纷进军中国,也想通过发展代理商的传统方式打开中国市场,可惜晚了一步,市场推广收效甚微。

后来受经济危机影响,尤尼斯无力持续软件的后续迭代升级,于是就改变了思路,想在中国找一家基础好,行业理解力强,开发能力强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向其转让源代码,提供技术指导,双方共享开发成果。”

“华泰公司几乎符合尤尼斯对合作伙伴的所有要求,特别是成长性方面的要求。”

说到这里,姚超英已经完全转守为攻,讲话的状态也越来越轻松。

“华泰软件的前身是齐州大学CAD工程实验室,公司自1992年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工业软件研发,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国产工业管理软件。

但是,由于三维CAD软件准入门槛极高,我们一直未能在此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整个自主产品线就缺一个三维CAD,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这一次能够跟日方合作也是机缘巧合。”

“日方把项目合作需求通过外交部递到了科技部,华泰软件有幸成为候选合作企业,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与日方进行了接洽,几次沟通交流之后,双方发现彼此在很多地方是可以互补的。”

“比方说,产品互补,双方的产品可以组合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一体化解决方案。”

“再比方说,双方对某些行业有共同的理解。尤尼斯的软件最初用在汽车模具上,而华泰软件在国内模具行业信息化领域深耕十几年,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客户积累。在这些领域上,双方有着非常多的共同语言和行业共鸣。”

“尤尼斯希望这个软件在中国厂商手里能够有新发展,焕发新生机,我方则希望能够拥有源代码,以便可以进行深度改造和打磨,做出一套更加符合中国企业应用需求和使用习惯的三维CAD/CAM软件。”

“在这种双方都能满足彼此需求的前提下,合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说完,姚超英看着《科技报》女记者,眼神里透出:您对于这个回答满意吗?

这时候,女记者可能觉得自己刚才的提问有些刁钻,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谢谢姚董事长!从你刚才讲述的故事里,我感觉到贵公司与日本尤尼斯的合作过程就像是一对年轻男女的恋爱过程,从一开始的‘一见钟情’到相互接触了解后的‘情投意合’,再到最后‘两情相悦喜结连理’。”

“哈哈……不愧是大报记者!您的这个比喻非常好!既贴切又形象,比我刚才讲述的生动浪漫多了。”姚超英听了女记者的总结,有点乐得眉开眼笑,“欢迎贵报抽时间到华泰软件去参观指导,也希望贵报能把Solid Victor的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的了解和关注国产三维CAD软件!”

提出“灵魂三连问”的《科技报》女记者听罢,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坐回到了座位上。

女记者刚坐下,坐在她后排的一个戴黑框眼镜的中年男子举手示意要提问,负责递话筒的陈天明赶紧把话筒递了过去。

“姚董事长,您好!我是《CAX与制造业信息化》杂志的记者。作为行业记者,我长期关注国产CAD/CAM软件的发展。

目前,国内三维CAD/CAM市场几乎可以说是被国外产品完全垄断,国产的三维CAD/CAM软件市场份额不到5%。

在这样一个对国产软件极度不友好的市场环境下,华泰软件是基于何种考量选择进军三维CAD/CAM自研领域的?”

姚超英听完提问,点了点头,说道:

“您好,我是你们杂志的老读者了,从1994年你们创刊到现在,我几乎是期期不落地阅读,你们的杂志在促进行业发展上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既然您是一个行业专业媒体,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想先简单谈一下华泰软件对CAD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一些认识。”

“在很多人眼里,CAD就是一个画图的工具软件。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CAD的设计数据是所有工业生产制造的数据源头,如果没有CAD的设计信息,再高级的机床也不知道按照什么尺寸规格来进行加工,生产制造也就无从谈起。从这一点来说,CAD是不折不扣的工业制造‘软装备’。”

“工业软件的范畴很大,CAD是属于产品设计研发类工业软件。”

“华泰软件认为,CAD的第一属性是工业,而不是IT(信息技术)!它是工业化长期积累的工业知识与诀窍的结晶,是先进工业技术发展的伴生物和衍生品,是一种顶级的高端工业品。”

说到这里,姚超英把话筒往自己跟前拉近了一些,继续道,

“欧美国家的CAD之所以这么强,是因为欧美工业起步早,发展时间长,其发达的工业设计和制造能力衍生出了优秀的工业软件。法国索达系统公司的高端三维CAD软件‘Catio’起源于战斗机的设计和制造,德国东门子公司的高端三维CAD软件‘NY’则是起步于麦道儿飞机,发展成熟在通用汽车。”

“可以说,没有工业知识积累,没有制造业经验,只靠学过计算机软件编程的程序员,是做不出先进可靠的工业软件的。”

“那么,国产三维CAD软件之所以不被市场认可,主要根源就在于此。我们虽然拥有全世界最全的工业门类,但却没有经历过工业发展全过程,从而缺少工业技术积累。另外,我们的研发投入也远远不如欧美同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制造业发展迅猛,但是我们忽略了工业软件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软装备”。国内的制造业企业迫于生存压力和效率追求,看到国外的CAD好用,直接‘买来用’或者直接‘用盗版’。”

“在这种背景下,国产三维CAD因为缺乏工业设计和制造的反馈,无法伴随工业技术发展进行迭代进化,也就难以为继了,最后不可避免地被市场淘汰。

如今,三维CAD软件已经成为我们这个世界工业大国的‘瘸腿’和‘断板’,这已然成为行业共识。”

“我是1989年进入CAD行业的,1992年创立华泰软件,一直从事工业信息化工作。

多年来,华泰软件坚持自主研发,逐步形成了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CAPP、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制造执行系统MES等一系列工业生产控制管理软件,唯独没有自己的三维CAD软件。”

姚超英的语气中略带遗憾。

“CAD软件开发难度极高,特别是三维CAD的开发难度仅次于操作系统,软件底层需要大量数学知识。华泰软件引进的这套程序源代码有1500万行,微软的windows XP系统有4000万行代码,大家对比一下,就能看出三维CAD软件的开发难度极大。”

此时,台下的观众听到这个数据对比后,不禁发生了一声声啧啧的感叹。

姚超英没有理会现场的“不平静”,他接着说道:

“在此之前,华泰软件虽然没有自研的三维CAD,但我们对三维CAD软件却是非常熟悉。在自主产品之外,我们多年前就代理德国东门子公司的三维CAD软件,曾经帮助很多企业建立了三维设计体系。只是我们对于三维CAD只能开展培训和做一些简单的二次开发,国外的软件对我们开放的接口极其有限。”

“当我了解到日本这套软件曾经长期服务于丰产汽车后,就下定了要购买其源代码的决心。

于私,华泰软件可以借此进入三维CAD技术深度开发领域,补齐自研工业软件体系中的CAD/CAM缺口;

于公,我们国家也可以拥有一套经历过工业现场考验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CAD/CAM一体化软件。”

说到这里,姚超英的情绪开始有些激动。

上一章 下一章

发表评论
当前正在评论:数字基石 进入评论区
顺便给作品打个分?
5
500
提交

发表的评论审核通过后会在评论区显示哦~ 可在个人主页查看书评的审核情况~

目录
第一卷
举报

提交

帐号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