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阅读至63%

《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书名:战疫 作者:林思渊 本章字数:2263字 更新时间:2021-12-29 10:29

“哟,还挺有自信的嘛!”女郎看了李诺言一眼,眼珠转了转,道:“这样吧,既然你说你是为了增援来的,又说你是中医。我就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吧!”

“我来我来!简单的问题不需要我师傅出马,我可以回答。”车里的梁宽听到这女郎的话,猛然推开车门走了出来。

女郎咯咯一笑,似笑非笑的看着梁宽,道:“好,你来回答。什么是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梁宽登时愣住了!

站在当场,呆呆的看着女郎,嗫嚅道:“什么岁气天和?是天时地利人和吗?”他接触中医才多久?哪里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女郎面色一沉,瞪视着梁宽,微嗔薄怒道:“不知道就不要瞎答应,我看啊,你们都是不懂中医的。我说你们既然不懂中医,在这里瞎凑什么热闹啊?没事回去玩泥巴吧!”说完,瞪了李诺言一眼,扭头就要走。

“哎,你别走啊。”梁宽叫住了女郎,冲李诺言急声道:“我虽然答不上来,但是我师傅知道啊。再说了,你这也不是简单问题好吗?”

“哼!我说是就是。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的话,那还不是假的吗?”女郎顿住脚,回头瞪视着梁宽。

“还是我来说吧!”李诺言无奈的看了看梁宽,望着女郎开口道:“必先岁气,毋伐天和。”出自于《素问·五常政大论》!

这里的“岁气”是指某年岁的气象,六气特征,即当年的运气条件;“天和”泛指自然界的生化运动规律(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化规律等。

意思是告示我们在诊治疾病时务必重视气运时令变化,顺应自然界客观生化规律,也即“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精神体现。

这在《黄帝内经》中有多处阐述!

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云:“时立气布……谨候其时,气可与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云:“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素问·八正神明论》云:“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盈,以候气之浮沉”。

《素问·至真要大论》则反复强调“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以上说明,临证当遵循自然界客观规律,应势利导,顺势而为,则可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女郎愣住了,直勾勾的看着李诺言,眼睛里散发出惊喜的光芒。

梁宽一看这女郎的眼色,就知道师傅答对了,嘚瑟的说:“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

女郎不理会梁宽,望着李诺言道:“你可以再说的详细一点吗?比如说三纪之气和甲乙丙丁戌己庚等不同。”

李诺言也不推辞,继续道:“岁气又叫中运。可分为平气、太过、不及三种情况,即所谓“三气之纪”。

如在平气之岁,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这是属于五运和平之象。

如为不及之岁,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这是属于五运不振之象。

如为太过之岁,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这是属于五运暴烈之象。

由于气候有盛衰的不同,在岁运太过或不及之年,其发病亦各有其突出之处,如六甲年敦阜之纪,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肌肉痿、足痿、足下痛、中满、食减、四肢不举……

六丙年流衍之纪,岁水太过,寒气流行,心火受邪,民病身热心烦,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喘咳,寝汗……

六戊年赫曦之纪,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身热,骨痛,嗌燥,中热……

六庚年坚成之纪,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胁与少腹痛,耳聋,目赤,胸胁满且痛引小腹,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病……

六壬年发生之纪,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

六乙年从革之纪,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肩背重,鼽、嚏、血便,发热,心痛……

六丁年委和之纪,岁木不及,燥乃盛行,民病中清,鼽胁,少腹痛,肠鸣,溏泄……

六己年卑监之纪,岁土不及,风气盛行,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瞤瘛,善怒……

六辛年涸流之纪,岁水不及,湿乃盛行,民病腹满身重,濡泄,足痿,清厥,脚下痛…..。

六癸年伏明之纪,岁火不及,寒乃盛行,民病胸痛胁满,膺背肩胛及两臂内痛,郁冒,心痛,暴瘖。

以上太过与不及之为病,是古人经过长时期临床观察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值得咱们进一步研究。”

李诺言说到这里,见女郎神色间充满了欢喜,显然是从自己这里知道了想要的答案,微微一笑,继续道:“另外就是《素问·六微旨大论》里明确的提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这就说明阴阳五行的自然规律,有偏盛就必有偏衰,偏盛若不制止,则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不得其平,灾害便会相继发生,所以当某一气亢盛的时候,则承其下的另一气,必起而制止,六气各具有其不同的属性,此一气发展至一极端,则另一气即随之发生,故于六气盛极之下,皆有相制之气随之以生,由生而化,由微而著,此皆所以防其太过,而寓有抑制之义存乎其间。

即下承之气,一遇亢害,即起而平之。

例如火气过亢,水必起而平之,因火盛则必克金,金为水之化源,水为金之子,子来复母,六气皆然,此阴阳胜复之理,亦天地间的自然现象,求之于人身,也是这样。

《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五藏迭更相平,五志迭更相胜,五气迭更相移,热极则寒生,寒极则湿生,湿极则风生,风极则燥生,燥极则热生,这些都是出于气化的自然。

在临证时,审察藏气的盛衰,根据亢则害承乃制之理,注意调节五藏的偏盛偏衰,这是很有助于治疗的。

古代医家中如金刘守真对这方面的理论颇有发挥,并能联系实际用来解决临床上的问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些,都可以运用到这一次的新冠病毒上面来。”

说完后,李诺言定定的看着这个女郎。

女郎一双大眼睛不停的转动着,消化着刚才李诺言的那番长篇大论。

上一章 下一章

发表评论
当前正在评论:战疫 进入评论区
顺便给作品打个分?
5
500
提交

发表的评论审核通过后会在评论区显示哦~ 可在个人主页查看书评的审核情况~

目录
举报

提交

帐号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