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个发现的?”
“是呀,他发现得很早,只不过也是没有办法去控制这个事态,他酒后曾给我说过这件事,我才开始注意七号仓库。”
“李主任看中的人,想必一定是很不错的。”
姜妍虽然心里很失望,李国华不同意她用许重笙,可她又觉得,也许李国华是对的,她想用许重笙,还是自己的私心占了很大的比重,许重笙到底适合不适合这个岗位?又能不能胜任?其实她没有过多的考虑。
只觉得信任许重笙,同时可以让她拿高一点的工资,这对一个管理人来说,应该是非常不理智的决定。
她脑子忽然转过这个弯儿来,不由自主地汗颜了下。
“好吧,李主任,这个岗位就定给莫刚吧。”姜妍说。
李国华却对她投来疑惑的目光,“小姜,你到底是什么人?一个岗位你说定就直接定下来了?我现在真的对你的身份很好奇。”
姜妍挑挑眉,略有些尴尬,“是你推荐的人,才能定下来嘛,不是你说他好?”
李国华见状也不再追问,只是道:“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你,总觉得工厂有救。”
姜妍很认真地说:“李主任,你和我的感觉是一样的,我看到你,也觉得工厂有救。”
二人对视,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之后李国华却又说,“其实,许重笙这个人,我也注意到她很久了。”
“是吗?李主任这个大忙人,怎么会注意到许重笙?”
“可能因为,她是你的朋友吧。”李国华很老实地回答。
姜妍的心蓦然跳了下,依旧笑颜和悦地说,“李主任,我和她虽然是朋友,但是也不会刻意给她开后门儿的。她整个定岗过程,都没有别人插手,是她自己努力得来的。”
“我自然知道这个,所有工人定岗过程都一样,都必须自己努力。”李国华接着说,“我是说,可能有另外一个岗位适合她。”
“什么岗位?”
“最近络筒车间,因为一批旧机器的翻新,比新工人安排新岗位,大车间的侧面小车间也利用起来了,缺个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姜妍的心一跳,“你是说许重笙……”
“是啊,她做事那么认真,按部就班,应该能把班子带好。小车间里都是新工,不设班长和教练,就是说她其实身兼班长,教练和车间主任数职。”
“这——她能胜任吗?”
“你觉得呢?”李国华反问。
“她身上确实有股钻劲儿,就是年纪小了点,但她做事又确实很认真,目前车间各项规则都已经制定,定死,需要的并不是那种太过灵活的人,而是可以认真执行各项规则的人。她其实可以做到这一点。”
“小车间共有三十岗,她的工资是三千八以上。”李国华如此说。
“已经很好了。”姜妍笑眯眯地道。
这一日,姜妍的心情特别好,她相信李国华推荐的这个叫莫刚的,一定能负责好仓库监察岗职位,而许重笙也实现了人生的飞跃,成为了小车间主任,带领新工一起工作,工资也长了一大截,想必她非常开心了。
姜妍简直要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消息告诉许重笙。但又觉得还是等正式的公布吧。
关于小车间的事儿,姜妍这段儿忙着仓库的事,还真没有注意到,完全不明白怎么会多出来一个小车间。
所以下午的时候,她还是去了一趟络筒车间,到小车间里观察了一会。
这个所谓的小车间,就在大车间的侧面,之前这扇门一直关闭着,无人关注,最多好奇一下这门后面是干什么的?
没想到是一个小型车间。
车间内部已经被打扫干净了,车床机械也都摆放好了,每个岗位上都有人,新工们已经上岗了。
也能看出来这批机械确实是翻新甚至淘汰的旧机械,有些锭子都歪掉了,用不成,现在新机械都是三十个锭为一岗,而这批旧的却是二十五个锭为一岗,而且这二十五个锭中,还有那种坏掉的锭。
车间空气的棉尘密度较大,可能和通风系统有关,所以姜妍进去就打了好几个喷嚏。
新工们虽然都能上网,但明显操作还是没有老工们熟练,看起来有点笨笨的,不过,好歹这些机械都是正常运转的。
新工们得到的纱也比较有限,多数都在岗上空等。
按照计件制,她们一个月的工资大约可能在四百至五百块。
对于这个小车间的出现,姜妍是有些不理解的,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个很鸡肋的存在。
之后再打听,才知道这个小车间就是在李国华住院期间,由刘同出面,亲自向姜成峰申请后,而再次启用的。起用的原因是,新招进来的一批新工,没有岗位,而这些旧机械放着也是放着,车间也是现成的,所以干脆起用。
姜妍对于小车间的起用,不能说完全反对,只是觉得时间上不合适吧,小车间只有三十岗,按道理说不太影响大局,但是小车间旧机械的起用,势必影响到一部分的质量。
旧机械的输出质量和新机械的输出质量从根子上就没法比,再加上都是新工,可以预见小车间的产量将成为产品质量的重灾区。
在想通了这一点后,姜妍忽然觉得李国华的决定,确实很正确。
质量方面的把关,许重笙来搞,应该确实是最合适的,因为她可是一个半月没出一个纱疵的人啊!
只是这样一来,让姜妍又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招募新工问题。
灯芯棉纺厂从立厂之后,每年都会不定时地招募新工,已经成为一个惯例,而这些新工在定岗之前的一段学习时间内,就会有一部分因为受不了苦而流失掉,老工人也常常因为这种那种的原因,而退岗。
新工正是为了弥补那些忽然空出来的岗位,所以虽然每年都招收新工,可全厂的总工人人数,每年并没有大幅度增加,而是维持在一个很平稳的人数上。
这次忽然开启小车间,很明显,岗位少,人多了。
这若在工厂比较正常运转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工厂生产方面,本就应该以人为本,有人才有一切。
发表的评论审核通过后会在评论区显示哦~ 可在个人主页查看书评的审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