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 阅读至38%

还原

书名:野庙碑 作者:范剑鸣 本章字数:3650字 更新时间:2021-12-03 15:31

为了帮助王燕,朱平利用自己的人脉,查找了大量关于彭坊村的历史资料,特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巧合。王燕不由得细细读了起来。

那是上世纪三十代的一老报纸。王燕知道,朱平如此费力,既是帮助拆迁工作,也是在讨好自己。看到厚厚的一本复印资料,王燕心里暖暖的,感到了朱平的用心。当然,这些资料还只是一盘散沙。现在,野庙召唤它们,把那些岁月长河之中沉积下来的散沙,凝聚起来。王燕慢慢地翻阅这些资料,就像无数的沙子从指缝中漏过。

突然,她看到一则扩红的报道,正是村子里的旧闻。三十五名的扩红任务。三十五担的借谷风波。这真是神奇的个秋夜。五名个红军战士在石桥上相聚,激烈地交谈着进村的任务。河水上,月光泛着丝绸一般的光芒。桥头的大榕树上,猫头鹰哇的一声,发出急促而悠长的啼鸣,像是在催促人们早点休眠。但石桥上,这几名深夜争吵的红军战士,毫无睡意。

三十五名任务,搞了这十来天,任务竟然不到十分之一,这里的区乡干部能力也太差了!一名红军抱怨说。

一个人说,难啊,你看这几年,这乡民好不容易分了田地,可以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但干部又不断上门,要他们交出的东西,都是难以出手的,要么是粮谷,要么是人命!这扩红任务,不就是要人家把孩子送上战场吗?!

一个人说,肯定是宣传动员不到位,否则不会这么落后!你们知道吗,上次我来到这里征粮工作突击,就发现了干部素质不好,一个米店硬要人家拿出三十五担谷子,结果这个老板半夜上吊,幸亏我正好经过,救下了他。

一个人说,乡苏维埃的干部,毕竟还是村民中来,有好有差。当然,如果不是落后,还能轮到我们红军大学的学员来村里突击?这是上级派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我们不能发牢骚,只能想办法坚决完成!

一人说,是得想办法了。我们几个今天在村子里喊破嗓子,只有五六名青年报名参军,离任务差点太远了!

几支烟在廊桥上忽明忽灭。突然,有一支像流星一样,向河面飘坠而下。随即,桥面上响起了坚定的声音。他们似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他说,你们仔细想过没有,乡民对扩红这事情为什么这么消极?我在村子里叫他们参军,有的队员说,好,当红军我会去,但要迟几天。有的新战士家属则说,我家里只有一个,要在家里耕田,当不得红军。这说明村子里还是宣传不到家。第二个原因,这是乡苏干部的阶级性没有提高,甚至有的不负责。我们突击队开会的时候,乡主席还自由去喝酒。甚至模范营的班长,说漂亮话,欺骗我们。我们突击队员去叫他当红军,口上说说,好,我去,我去!实际却不去。我们再次叫他,就说,区卫生部写了三封信给我,要我到卫生部工作,我要到卫生部去,不能当红军了!尤其是村里的扩红队长,自己的两个弟弟,都不能宣传他去当红军,反说他逃跑了,不在家里,找不到人。

队长模样的人,停了一会儿,几个突击队员立即附和说,对对,就是这种情况,这叫我们怎么完成任务呢!真是发愁!另一个人又说,只要我们找准了原因,就会想出办法来!我们可以对症下药。

这时,队长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对,找准原因。你们知道吗?最关键的原因,还是第三个,就是村里还有地主富农分子在从中搞破坏。有一次,我们到米店慰问。米店杨老板感激那天晚上的救命之恩,非常支持扩红,我们一进村就动员儿子参军了。我们在慰问时说起扩红的阻力。米店老板暗暗告诉我,村子里有一个地主,以前去宁化当过国民党的县官,家里收学租一直收到暴动时为止,现在村里冒充贫农。这些天,当我们宣传他的儿子当红军时,他家的儿子,老婆,儿媳妇,异口同声地说,你们政府人也不去当红军,天天只晓得宣传群众去当红军,群众要去,政府的人就都要去。结果他是当然不会去,并且积极暗中组织逃跑。他的大儿子跑了三天,还没有回村子里来。

这样的人,要抓起来!这村里的干部,要好好地组织一次教育整顿会!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不久,他们形成了统一的意见,从榕树下起身,摸摸身上的露水,往对岸的县城走去。

过了几天,社公庙前的空坪上,搭起了戏台,亮起了火把。村子里响起了呼唤声。一个红军提着一片铜锣,从老街走到村头,从祠堂走到野庙,大声地呼喊:乡亲们,大家看戏去,红军大学组织的表演队,演的是新戏。村里的群众端着小板凳,来到空坪上看戏。

戏台上,一个军官坐在坑上抽大烟,一个女人在一边伺候着,打情骂俏。这时,一个记者前来采访,说,长官,外面都说你是不抵抗将军,说你把东北丢了!你想对大家怎么回答?长官说,我是不抵抗,但这是一种新的战术,叫曲线救国,也叫不抵抗战术!一般人不懂的,不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上上之策!记者说,好的,明天的报纸就宣传你的不抵抗战术!记者走了后,女人依在将军身上说,你对待我们女人,也是不抵抗吗?将军说,哈哈,对你我也是不抵抗!甘愿当俘虏!这时,烟馆外面响起激烈的呼喊:打倒不抵抗将军!

戏台上的布幕突然拉开了,几个演员演出抱头鼠窜的样子。这时,一位红军走到了前台,大声说:乡亲们,我们将要亡国亡家了,东北丢了,东三省的乡亲到处流浪,国民党却仍然不抵抗,我们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要打倒不抵抗将军!台下立即响起了一片呼喊声,跟着红军高呼口号。

红军举起手,示意大家静下来,接着说,这几天,我们村子里有许多热血青年报了名,他们没有像戏中的不抵抗将军一样,只知道在家里贪图自己的享受。国之将亡,家将何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参军红军,不只是打破国民党的压迫,更要去打败占领我们国家的侵略者!现在,大家想报名的,可以向这样榜样学习!不抵抗可耻,当红军光荣!

接着,台下的人们又跟着红军高呼起来:不抵抗可耻,当红军光荣!声浪像绵江的浪花,哗哗地在庙前流淌。过了一会儿,村里的青年来纷纷来到台前报名。这时,红军指着台下的乡苏主席说,你不是说去区卫生部工作吗?现在还要去吗?我已经跟区里的干部商量了,他们说你要带头参军,改变了主意,安排了别的人去卫生部工作了!乡苏主席苦着脸,说,好,好,我带头当红军!

几天后,社公庙前的空坪再次亮起了火把。乡亲们以为又要演戏了,纷纷从巷子里和村道上向野庙涌来。仍然是那个未拆下的戏台,红军大学的突击队员把一位穿着绸布的乡民拉上了戏台。红军战士说,上次我们观看了新戏,叫《不抵抗将军》,这次,我们来审判一位“不抵抗将军”。人们一看,却是村里的地主。

红军说,乡亲们,这几天我们村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不称职的主席换上了积极分子,扩红队长的两个弟弟不再逃跑了,叫回来当红军去了。那些逃跑的队员,自动回到了村里,忏悔说逃跑就等于反革命。大家知道当红军光荣,赤少队员都把家属好友找了回来。有个队员的老婆说,当红军当红军,田都会荒掉,人都会饿死。老公痛打了老婆一顿,你听他怎么说呢?他说,好妇女只有宣传老公去当红军,你怎么反而造谣破坏呢?

另一名红军接着说,当然,打人是不对的,但这个妇女确实说得不对。你们看,这些年村里当红军的,有田荒废的吗?有人饿死的吗?耕田队的同志就在台下,他们为红军家属耕田出力,义务帮忙,等于也是参加了革命工作。但就在这种红红火火的局面里,这些地主分子仍然在搞破坏,我们现在审判的一个就是。你们看,这个人你们熟悉,平时在村里搞了哪些破坏呢?我们都派人查清楚了,他原来到福建宁化当官,为国民党军队卖命,在家里还收大家的学粮,过着不劳而获的日子,直到红军来了才回到村子里。而他的儿子逃到山上,把路过的红军医官暗暗杀害了。在村子里,他们散布各种谣言,说田会荒掉人会饿死,不要去当红军,多多去庙里上香求神保佑就行。对这样的反动分子,我们要给予坚决的打击!

杀了他,杀了他!台下一片喊叫声。

红军示意大家静下来,为大家宣布了判决书。两名红军战士走上台下,把地主压到了台下,朝聂公坝河滩上走去,不久消失在远处的村口。

这时,几名红军又把一些财物搬上戏台。大家定睛一看,却是一些花生,红薯。主持会议的红军高声对乡亲们说,这些财物从哪里来的呢?都是地主和反革命分子地里的,如今被苏维埃政府没收了,我们在欢送红军的时候当作果品。你们看,那河边还有捆着的老牛、猪婆,这些也是地主家里的东西。这是他们为破坏扩红、破坏革命付出的代价,我们把它分给红军的家属。凡是红军家属,现在到台上来登记领取。

站在台边的几位红军又高呼起口号:打倒反革命,光荣当红军!

在这个深秋的夜晚,五名红军忙完了村的工作,准备回红军学校去。在大榕树下,突击队员不约而同停了下来。队长说,还得记得吧?就在五前天我们还是愁眉苦脸地坐在这桥头边,为完成三十五名扩红任务犯愁,你看,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笑了起来,一起向桥上走去……

王燕读着朱平帮助收集的资料,像是在还原历史,又像是在文学想象。或者说,是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对彭坊这个村子进行着文学想象。

王燕脑子里装着两种阅读。一种是新闻,一种是小说。王燕翻到苏区时期突击征粮的史料,就会想起巴别尔《“伊凡和玛丽娅号”》。伏尔加河畔的购粮委员会,乌克兰的征粮运动,为什么跟中国不一样?巴别尔别有趣味的文字,激发了王燕的历史想象,同时产生了有趣的对比。那些征粮和扩红,那些苏维埃和榕树。中国和苏联,上世纪三十年代,是那么大的相同,又是那么大的不同。

上一章 下一章

发表评论
当前正在评论:野庙碑 进入评论区
顺便给作品打个分?
5
500
提交

发表的评论审核通过后会在评论区显示哦~ 可在个人主页查看书评的审核情况~

目录
举报

提交

帐号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