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 阅读至11%

醍醐灌顶

书名:军魂永不褪色 作者:达庸 本章字数:3616字 更新时间:2021-10-25 15:22

程磊坐在路轩岗的车上,和王增奎一起往西山奔;他们是去看望老排长孙嘉茂。

孙嘉茂的机电制造公司建在渤海市有名的西山脚下。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美丽的铁马河从远方逶迤而来,贴着西山山脚,泛着一河波光流向远处的渤海市区,然后从渤海市区穿城而过,一直奔向大海。

正是傍晚时分,河水里落满了霞光彤云,铁马河看上去就像一条金色的河流,卷着一河童话般的梦幻和神奇缓缓北去。

程磊还清楚地记着第一次见孙嘉茂的情景,那是他刚刚下连队没几天的事。

那天早晨,连队刚刚出操回来,程磊看见营区道路上走着一个背影。

他被这个人走路的姿势吸引了,这个人不是在走,而是在手舞足蹈。

仔细端详,他才看清楚,这是一个残疾人,身体的动作完全是下意识的,之所以手舞足蹈,实际是在通过肢体动作尽量保持身体平衡。

这个人的身后,紧跟着连队的卫生员。

只见卫生员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个背影,时刻准备冲上去,防备他突然倒地时好立刻救助。

但这一幕终究没有发生。那个背影就那么一直往前舞蹈,在营区道路上做着属于他自己的晨操。

后来程磊听老兵介绍,那是连里的孙排长,几年前在训练时,伤了腰神经,残废了。

平时孙排长住在老家,但也许是对部队生活的恋恋不舍,每年都会抽一段时间返回老部队来看看。

这个孙排长引起了程磊的注意,因为,他听说,这个孙排长和他是同乡,也是渤海市鸢城区人。

几天后,他就近距离地见到了孙排长。

那天新兵出公差,拆除连队贴院墙的一间年久失修的小房子。

那是连队初创时盖的一间小屋,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是用那种随处可见的虎皮石盖的。

最近连里响应上级环境建设达标工作,决定要拆除那间小屋。

新兵来了一个班,但到了以后,班长却命令大家原地等待,说等一个人来了以后再拆。

当时程磊有些纳闷,拆这么一间小房子还要等哪位首长来吗?这部队的规矩可真多。

后来那个人来了,不是哪位首长,是孙排长。

孙排长那天是坐着轮椅来的,被卫生员推着。

他来到以后,先从腰间找出一把钥匙,推开了卫生员要搀扶的手,自己一摇一晃地走到小屋跟前,很仔细地用手拂去了锁上的灰尘,慢慢地打开了那把锁。

门推开,一股潮湿的气味扑面而出。

所有人的闻到了那股气息,那是常年不见阳光才能滋生的潮湿气味,说明这所房子已经久无人住。

屋子里空空如也,除了蛛网,就是一屋灰尘。

阳光从敞开的门口钻进去,照亮了一角,也清晰地投射出了漂浮在小屋上空那些微生物一般的浮尘影子。

孙排长站在门前,盯着房子瞅了那么一会儿,才似乎很不情愿地闪开身,回身冲新兵们说:“大家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最好戴上皮手套,这屋里有很多蝎子,小心被蛰着。”

新战士们迷惑地看了看他,又看了看班长。

班长从挎包里拿出一摞皮手套分给大家,显然早就有所准备。

班长说:“就按孙排长说的做,大家干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后面的情况真如孙排长所说,在拆除的过程中,一个一个的蝎子层出不穷,让大家疲于应付。

拆了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小房子,却用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逮蝎子了。

战士们小心翼翼地用戴着皮手套的手把四处乱窜的蝎子逮起来,然后递给孙排长,看他把那些蝎子收进了一个陶罐里。

孙排长就那样一直陪了他们一上午,直到房子被夷为平地,蝎子一个不剩。

然后他抱着半罐蝎子,坐上轮椅,被那个小战士推走了。

班长告诉大家,孙排长叫孙嘉茂,那间小屋子是他在部队时曾经住过的房子。

这让程磊的内心疑窦顿生,这个孙嘉茂真是个怪人,他住的房子里怎么有这么多蝎子呢?他当时是怎么和这些蝎子和睦相处的?他不害怕吗?

后来,他才听说,那些蝎子是孙嘉茂养的。这让他更加诧异,在部队住,却养了这么多蝎子,这个孙排长真是个怪人!

直到他返回家乡,遇见了已经转业回到地方的孙嘉茂,他们之间第一次促膝交谈后,他才知晓了这后面的秘密,让他对孙嘉茂的怪印象一扫而光,而且对其升起了深深的敬意。

孙嘉茂是做单杠大回环时受的伤。

一开始还能动,后来就基本卧床不起了。

去军区总医院做了三次手术却都以失败而告终;他从一开始的满怀希望,到完全失望,到最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他和程磊说:“如果病痛分十个等级的话,那么我忍受的就是九级伤痛,是那种几乎忍受不住的神经疼痛。”

“整整五年时间,我感觉每天就像漂浮在空中,白天晚上睡不着觉。睡觉只是半睡半醒状态的迷糊一会儿,马上就被疼醒。”

“那时候的状态,就是看什么都烦,想什么都烦,整个人都处在精神分裂状态。”

平时贤惠无比的妻子在孙排长眼里也不再贤惠,而是一身毛病。

他总是找茬挑起争吵,似乎只有争吵才能转移一点疼痛的感觉。

那天孙嫂正在床前包水饺。

他又一次挑起了战争,大声吵闹的他还觉得不过瘾,干脆,抄起盛满白面的面瓢,一把扣在孙嫂头上,一头乌发的孙嫂瞬间成了白毛女。

委屈的孙嫂跑了出去,叫来了几个随军家属来评理申冤。

那些随军家属都比他们年龄大,都是经历了风雨的人,知道事情的原委在哪里,所以都采取了劝和的态度,两边劝,两边压。

在帮他们把水饺包完的同时,有一个好心的军嫂从家里端来了一盘炸山蝎给他们吃。

没想到,那天晚上孙嘉茂竟然睡了一个囫囵觉,没感到疼痛。

而且,一连三天都睡得很踏实。

一开始,他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惊喜地认为是病情突然好了。

直到再次疼痛发作,他无意中又吃了几个那天剩下的山蝎;奇迹再次发生,竟然又不疼了。

他的注意力聚焦到了山蝎身上,发现了山蝎止疼的奥秘。

这种猜测,从部队医院的医生那里得到了证实,山蝎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于是,他让妻子去部队附近的山村里买了很多山蝎,除了吃,他干脆在宿舍相邻的那间小屋里养起了山蝎。

他本身就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于是就开始研究养山蝎的技术。

从此一发不可收,不但养殖山蝎,并且攻克了山蝎生育繁殖的难关;当地新闻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很多地方村民都来向他学习山蝎养殖技术。

他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是一个废物,而是一个通过思考和研究能够创造价值的人。

他的生活开始感受到了阳光。

后来,他转业回到家乡,又发明了替代人工生发豆芽的豆芽生产机,开创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十几年过去,从一个小作坊开始,如今已经发展成了占地几十亩,专门生产豆芽机的大型机电生产公司。

因为提前打了电话,孙嘉茂提前半小时坐着轮椅在会客室等待他们了。

这是一个充满了孙氏风格的公司,每座建筑都修建了残疾人坡道,孙嘉茂坐着电动轮椅可以自由奔走在厂子的每个房间和角角落落。

很久没有来,他们先参观了一圈生产车间和产品展厅。

公司的规模又有所扩大;产品已经实现了从日产五百斤豆芽机到日产一百吨的豆芽机品种覆盖。

发展成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豆芽机生产厂家;产品远销国内外。

虽然已经是晚上,仍然看见几波外省的客户在他们的展销大厅参观,厂区里回荡着女解说员悦耳的产品解说声。

程磊他们是吃了饭过来的,所以,大家参观完了就坐下喝茶。

孙嘉茂拿出了最好的普洱茶款待他们。

话题展开,很自然地就引到了程磊最近闯红灯救人的事上。

程磊小声说出了自己准备捐款的想法。

孙嘉茂看了看他,说出了自己的意见:“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关键要有一颗爱心,但这种爱心不是一成不变的。首先是小爱,爱自己,爱家人,爱自己的小家;不爱自己小家的爱,那不是爱,因为,自身都不顾的人,其实还不具备爱的能力。”

程磊静下来,倾听孙嘉茂的真知灼见。

程磊很清楚,这个老排长可以说经历了人世间所有的辛酸和病痛,他能挺过来,本身就是奇迹!

他对人生的感想,绝对不是来源于书本,更不是道听途说,而是来自于自身生命历程的真实感受。

孙嘉茂继续说:“小爱之后,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爱,那就是爱身边的人,爱朋友,爱同学,爱战友,爱亲戚,爱和自己所有有关系的人,和没有关系的人,这种爱是一种能力的增强,更是一种境界的提升。”

他转过头对着程磊说:“程磊,我知道你的家庭情况,你现在需要钱,所以,我建议你不要全部捐出这笔钱,最好捐出一半,留一半补贴家用,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几天你一定没好好出车,光应付采访,就够你忙的。”

一句话说到了程磊心坎上,他不得不信服地点点头。

王增奎是第一次来看孙嘉茂,当他看到孙嘉茂作为退伍军人先进典型被各级领导接见的照片时,感到非常新奇和佩服。

他在孙嘉茂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张合影前站了下来。

陪同观看的孙嘉茂主动说:“这是二零一六年,我出席全国退转军人优秀代表会议时,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我是作为自主创业的典型参加的。”

有一句话孙嘉茂自己没说,确切一点,他那次是作为当代退转军人,身残志坚的自强模范典型参加的那次会议。

就在那次会议上,有一位作家对他说:“孙总,我看过你的事迹,你就是中国当代的吴运铎和保尔科察金!”

临别的时候,孙嘉茂很真诚地和他们说:“你们还年轻,很多事需要自己去体会,但我有一句话送给你们,人活着,绝对不是只考虑完成自己的家庭事业目标为目的,那只是人生的基础,是我们一系列目标的开始,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回来的路上,程磊突然冒出一句:“和孙排长比起来,我们遇见的那点困难,算个毛!”

他说这话时,是想起了复员回到家乡最初的那段日子,想起了一开始磕磕绊绊的就业历程。

上一章 下一章

发表评论
当前正在评论:军魂永不褪色 进入评论区
顺便给作品打个分?
5
500
提交

发表的评论审核通过后会在评论区显示哦~ 可在个人主页查看书评的审核情况~

目录
第一卷
举报

提交

帐号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