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从事与技艺相关的人都热衷于参加行业内的比拼。
且不论运动会、歌唱比赛这样的素日里常见的技能比拼,就是习武之人、练厨之人也寄希望在比赛中崭露头角亦或是一举成名。
这一点,身为制茶人的李蜜芽也不例外。
事实上,不单单是李蜜芽,在凤凰山脚下土生土长的这些单枞制茶人们,对于凤凰茗茶的评比也是情有独钟。
多年演变下来,这样的茗茶评比会也成为了众多制茶人约定俗成的技能切磋和实力较量。
早在一百多年前,凤凰单枞茶就曾经在世界级的博览会上崭露头角惊艳了外国友人。当时的凤凰制茶人不辞辛苦、几经辗转,最终将凤凰水仙单枞茶送进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并在首届博览会上获得了银奖的殊荣。
这是凤凰制茶人的骄傲,更是中国茶、中国人的骄傲!
时光的车轮行驶到了今天,凤凰单枞茶较之一百多年的制茶工艺有了更加科学而令人惊叹的进步,这为凤凰单枞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仙班”,跻身在国礼的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这样的殊荣并非从天而降的,也并非来自与谁的眷顾,而是每一位制茶人在每一片单枞茶叶上用每一滴辛勤的血汗凝结而成的!
如果没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的传承、没有辛劳制茶人日积月累的锻造、没有一个一个普通的茶坊里日以继夜的幻化,或许我们也就看不到这些“能喝的香水”了。
时至今日,凤凰山上的单枞制茶人们依旧把参与到高手如云的茶叶评比作为一种难能可贵的锻炼和提升,而且所有人都坚信,能在这些评比中脱颖而出的茶叶必定是优质而经得起时间推敲的,也只有这样的茶,才能作为凤凰单枞茶的贴切的标签,代表了这个行业里制茶人的至高水准。
可是,要想在强者如林的评比中备受青睐又谈何容易?
凤凰山里老少皆知的茶叶评比并非民间自行发起的,而是官方为了鼓励制茶人坚守品质、提升制茶技艺专门举办的,因此,从这个评比诞生之日起,这个比赛就有了与生俱来的规格和使命感。
凤凰山上的茶乡人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为单枞制茶人,既有如同茶树植根土壤的朴实和脚踏实地,又有像茶叶般清香高贵的品格。这就造就了单枞制茶人在制茶的研制上具有质朴的干劲儿、又有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的闯劲儿。
懂行的人都知道,参加茶叶评比的评审团不是随随便便拼凑而成的,他们中几乎都是这个行业当中的品鉴权威。既有身为单枞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领军人物、又有制茶经验惊人的前辈茶农、更有著书立说耗费一生研究凤凰单枞的茶叶专家……
在他们的参与和共同品鉴下,每一年在赛区中名列前茅的单枞茶从某种意义上已经代表了茶区制茶的最高水准了。
因此,茶叶评比不仅是一场制茶人切磋技艺、展现看家本事的精彩竞技,更是制茶人传承和展现凤凰单枞悠久文化的年度盛会。
李枞知道,眼下的李蜜芽同他之前参加茶叶评比的时候在心态上多少有些相似。
一个刚入行又热爱这一行的年轻人总是会有想要一鸣惊人的心气儿,尤其是当年的李枞在同龄人当中算是出类拔萃的了,不管是对新技艺的接受亦或是对传统技艺的沿袭,都有着同龄人没有的灵气和悟性。
所以,当李枞一脸神气地捧着他独具匠心的白叶单枞亮相四座的时候,年轻气盛的他不免一下子被推上了云霄,但却不幸地从云巅之上直坠而下。
李枞曾经不愿意女儿涉足这个领域,是出于一个父亲的角度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起早贪黑地太过劳苦;而他曾经不愿意女儿参加茶叶评比,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不希望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
可是,与李枞相交多年的大夫说得对,女儿大了,很多事情就不是他能做得了主的了,她执意要成为一个制茶人、执意要让自己家的白叶单枞重获殊荣,这份决心和毅力已经远远地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也远远地超出了自己的控制。
也正因为如此,李枞在给李蜜芽介绍每年一度的茶叶评比大赛的时候,总是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同她强调一点,那就是这些评比里头能拔得头筹的自然是优质的制茶人和优质的茶叶相辅相成的结果。
但若是没能获奖被刷下来,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因为参加比赛的评委和茶友们都会给出宝贵的意见,让接下来的制茶变得事半功倍。
李蜜芽仔细地记录着有关茶叶评比比赛的一切细节,也细心地发现了李枞刻意将这个意思传递了很多次以此来让她放松心情的用心良苦。
不知怎的,李蜜芽竟联想到李枞此前的经历,不由地酸了酸鼻头,眼眶红了。
此时李枞已经把有关茶叶评比比赛的基本情况给李蜜芽和程玉林讲完了,为了更好地把这些普及的基本知识消化好,李蜜芽特意拉着程玉林在小院儿里对笔记,见四下没人时才敢哭出声来。
“怎么了?”见李蜜芽低头揉着眼睛、微微抽泣,程玉林开口问道。
李蜜芽摇摇头:“没什么,就是突然间很心疼我爸!”言毕,李蜜芽哭得更大声了。
是啊,在还没有了解茶叶评比的规格和分量之前,李蜜芽在很长一段时间只觉得不过是一场制茶人自己找乐子的活动,没法儿参加也就没法儿参加了呗,也总觉得李枞的反应过激了些。
可是,当她了解了茶叶评比规格如此之高、对制茶人意义如此之重后,才发现,若是设身处地地换个角度体会一下,她或许连继续制茶的勇气都没有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李蜜芽并不能理解李枞为何因为那场意外换了一个人,她甚至认为他是自己在跟自己较劲,这世上不靠制茶活下去的人很多,为什么李枞就非要和自己过不去呢?
一直到她上大学、到真正入门之前,李蜜芽都无法真正理解李枞的遭遇以及他经历这些遭遇的心路历程。
直到现在,李蜜芽才渐渐明白,李枞的那些反应其实并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而是满满的放不下、离不开和割舍不断。
李枞对单枞茶的热爱,李蜜芽从未听他开口说过,就好比他对妻儿老小的爱一样,从来就没说出过一个“爱”字,但却将这份爱融进了骨血,成了责任、成了担当、成了引以为傲也成了不离不弃。
发表的评论审核通过后会在评论区显示哦~ 可在个人主页查看书评的审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