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俩一个台前,一个台后,互不干扰,却互帮互助,活得有姿有态。赵恋成了角儿,也就瞧不上后台打杂的活儿了。
她常劝妹妹:“台下的日子是下苦的人过的,你一个年轻女孩子不把自己当成珍宝,非要当死鱼眼珠子混在那摊死水里,是嫌从前爹妈那辈的苦没吃够吗?
不如到台前来唱戏,学个两三年,旦角儿唱不成,总还有其它行当,即便是跑龙套,那观众的掌声呼声也都有你一份。到时你只管端直地站在大灯底下,接受荣誉和赞美……”
任赵恋如何苦口婆心也好,赵悦也总是平平地一笑,用说了千百回的话拒绝赵恋:“台上的光鲜不也是背里湿了多少汗水换来的吗?不比台下轻松到哪儿去,我懒散惯了,练功是练不动的了,就喜欢在台下干,自在。”
赵恋见赵悦总是无所谓的样子,心里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人往高处走这一处世法则,在妹妹那里就是废律一条。
她心里怪妹妹的时候也在怨母亲,怎地不把她生得心再狠些,狠起来了把“长姐如母”那套东西搬了过来,压到妹妹头上,如此她就是再多不愿也只有听话的份了。
姐妹俩说话老说不到一处去,但日子好坏总得过下去的。对于她们来说,戏团就是她们的家,有家就能过日子,日子过好了,过长了,就有奔头。
可戏团的好日子却到头了。先是演出少了,再是唱戏的人少了,好像忽然间,那个总是热闹鲜活的台子,就变作不长一粒粮食的贫地了。
看戏的人越来越少,昔日站在台上一起演出鞠躬的人也一个个退出了。赵恋着急——她的青春已经奉献给了剧团,现在也好不容易爬上了剧团主任的位置,出了戏团啥也干不了,无论如何是不能再回到从前仰人鼻息的生活里去的。
团里开了不知多少次会,老团长提议上新戏,遭到老伙计们的反对。老戏一代代唱下来,戏里人物一悲一喜都是早早就刻到了演员、观众骨子里的,有共鸣的东西。
新戏上台,得经过多长时间融合且不好说,万一受到观众不好的评价,那戏团往后再想翻身岂不是更难了。
赵恋倒持不一样的意见。她是代表戏团到外地学习过外地戏种,见过优秀同行的人。老戏就是再好看,那天天年年的吃一道菜也有腻味的时候。
最后会议散了,团里一致决定按赵恋说的办——请人给戏团写戏、排戏!
这一请,可不得了,把省里最有名的戏曲文化研究学者、国内知名编剧、戏曲作词作曲专家给请来了。
为了留下戏团,也为了在戏团留下,赵恋可真是拼了命。没人知道她请来众多名家花费了多少力气和金钱,正如没人知道她每天为了定下新戏的本子基调时,焦虑得整宿整宿睡不着的事。
赵悦把姐姐的情况看在眼里,有心想为姐姐分担,她将从师傅处听来的戏本剧目,逐句逐字写下手抄戏本,来到赵恋房间,一本本、一出出地和姐姐一起研究起来。
戏团的人守旧,名师们要创新,各自守着自己的阵营,会上谈崩了一次又一次,仍没定下适合的戏本。
后来,赵恋顾得了那头就劝不好这头,被磨得实在没了脾气,只得“胳膊肘往外拐”了一回,同意放手让名师们先闭门造车,最后她负责向上级反应。
编剧胡老师见赵悦对二棚子戏戏本颇有研究,对戏的整体架构也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便破例让赵悦参与了戏本编制研究当中来。
名师到底是名师,在房里熬了小半个月,终于写出个可大可小的新戏来。
说它大,是因为依托了历史事实为背景,讲了国家曾为了通过南水北调来进行跨流域的水资源配置,两次大规模的迁移郧阳人民的事。
说它小,是因为以一个小家的视角开始,讲述了年轻的副镇长尹思媛作为移民工作组长,劝说娘家人、婆家人外迁的故事。
移民移的不仅是地方,移的还是情怀、意志,是带着相信国家,相信移民工作者的心,放弃原有的一切,移到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的精神。
戏本的初稿一出来,赵悦就对胡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老戏本里不是没有家国英雄的情节,却由于近代少人观看的原因很少上演了,改成了各种家长里短的故事。
新戏得到了赵悦的百分百支持,却遭到了赵恋的质疑。大的故事,要配上大的布景,大的编排,这不论对当时走得只剩下鼎盛时期的小半数人的戏团来说,还是对剧团有限的经费来说,无疑都是个巨大的挑战。
赵恋又一次奔波在两头间,希望编剧老师怎么想着法解决一下戏太大,演员不够的事,求上级解决事太多,钱不够的事……
赵悦认为姐姐目光太短浅,总想着眼前的利益,想不到戏上了以后能带来多大改变。这种“长线投资”型的想法对于赵恋来说还是太过新鲜,姐妹俩因此没少吵架。
戏到底是上了。老团长说了多少次情,磨破了多少片鞋垫子才跑出来的经费批下来了,人员不足的事,只能是靠老演员轮番上场了。好在当年戏团还算是个体面的工作,还是招来了新演员。
可排戏、唱戏的过程远比想象的要艰难。老演员介绍来的新演员,互相之间牵牵扯扯地有些关系,为了唱词和戏份,又开始吵开了。
赵恋天天有解决不完的事,有收拾不完的烂摊子,有时候难免想让当时身为编剧组工作人员之一的妹妹帮着解决一些,可赵悦认为戏已经编排得很好了,该哪个角儿多唱,哪个在旁搭腔那都是早就定好的事,再为了这些事影响了新戏上台,有点得不偿失。
两姐妹的关系,终于因理念不合闹僵了。从此,两人即便是天天见面,也是爱答不理,各自忙着各自的事。
最后,戏终于有了名字——《我的汉水家园》。自古以来人多少都有恋家心理,这套舍小家为大家的新编二棚子戏,又让人们对“家”有了不一样的见解。
《我的汉水家园》一登台,便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戏团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荣誉,从主创人员到演员,无一不获得社会的高度评价。赵恋因此成功地留下了戏团,可赵悦却走了。
发表的评论审核通过后会在评论区显示哦~ 可在个人主页查看书评的审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