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 阅读至88%

走出去

书名:春归 作者:达庸 本章字数:3247字 更新时间:2021-01-20 07:02

酵素菌肥料厂在龙山脚下开工建设。

这个工厂的性质一开始就是股份制,村集体以土地入股。

除了吸收本村劳动力进厂当工人挣工资,厂子每年纯利润的百分之二十将用于全村人的利益分红。

赵彩云和刘志东的所作所为,终于让玉泉洼人相信,这对夫妻大商人不是回玉泉洼做买卖来了,他们是帮着老少爷们儿赚钱来了。

局面稳定下来,赵彩云有了坐下来静思的时间。

恩师的话在耳边回响,两个国家的名字一直在她脑海里萦绕:以色列,荷兰。

她扳过地球仪仔细寻找那两个国家的名字,在东半球的边缘,她找到了那两个一南一北,面积瘦小的国家。

她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我们幅员辽阔的中国面前,她们真得太不起眼,但她们却搞出了世界领先的农业科技。

不行,要去看看,到底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我们要西去,取到农业真经!

二零一四年十月份,赵彩云的出国考察梦终于实现。

省总工会组织一批农民企业家去以色列和荷兰考察现代农业。

赵彩云和刘志东都在被邀请之列。

一开始,刘志东还有些犹豫,觉得产业园管理虽然已经走上正轨,但还是有些担心。

赵彩云极力说服他,让他相信园区的管理体系已经生效,有机蔬菜的理念已经在每个人心中扎根,不会有人再铤而走险。

再说,有郎义军在,一切都该放心。

这是一次跨温差长途旅行。

十月份在国内是深秋时节,荷兰却已经是冬季,而以色列依然在炎热的夏天。

这对赵彩云的身体是个考验。

临行时,昝老先生再次为她把脉,告诉她可以安心参加这次考察,但必须带上必要的药物,以防万一。

同时,他们带足了足够的衣物,临行时,完全按照初冬季节的服饰出发。

飞机起飞的一瞬间,她感到了一丝眩晕,身体承受着重压,她微微闭上眼睛,让自己静下来;很快这种不适就消失了。

她重新睁开眼,从舷窗望出去。

看着身下渐渐缩小的城市,从立体转为平面,直到与山川丘壑融为一体,仿佛被一只大手轻轻抹去,又像从未存在过。

喧嚣的城市,宁静的乡村,这些她平时日夜生活奔忙的世界,才几分钟时间,就已经荡然无存。

这种茫然俯视的感觉,并没有让她觉得超凡脱俗,反而更强烈地感受到,人做为个体竟然如此渺小。

当飞机到达八千米高空,平稳飞行时,窗外已经云海连绵,光影娑婆;完全是陌生的存在。

她不由自主地将头靠在刘志东的肩上,俩人的手紧紧相握。

飞机在阿姆斯特丹着陆。

下机时,这群来自全省四面八方的陌生同行,马上被更陌生的语言和异域建筑包围。

相互打招呼时,完全如亲人般地熟稔和关切。

长这么大,赵彩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如果用震撼来形容这次考察,显然过于肤浅。

荷兰做为一个高纬度,低海拔国家,国土面积仅仅比我国的台湾略大一点。

历史上曾经以维京海盗和海上马车夫闻名于世。现在却以花卉产业和高科技农业扬名世界。

临来时,赵彩云查过有关资料,知道荷兰人口密度是中国的二点八倍,耕地面积只有中国的百分之零点五,却创造了农业出口创汇超过中国的奇迹。

他们马不停蹄地考察了科博特公司的生物防控技术,和骑士集团世界领先的玻璃温室技术。

刘志东对玻璃温室技术特别感兴趣,对温室的材料构成,尺寸大小和温控原理尤其在意,他不停地询问,有时会停下来,用手敲敲,仔细揣摩材料的质地和硬度。

而赵彩云似乎更偏重边缘细节,考察过程中,始终开着电话录音。

很多被同行者忽略的东西,她都能捕捉到,并且及时向荷兰方面的接待人员提问;得到满意答复,她才肯罢休。

在科博特公司,接待他们的是一个身高接近两米的北欧巨人。

他秉持着一个原则,当参观人员四处闲逛,而不是围绕在他身边,聚精会神聆听时,他会紧闭其口,一言不发。

而我们的人员似乎总忽略这一点,哪里新鲜,就往哪里跑。

赵彩云注意到他的眼神,那里面有一种冷傲和无奈。

她一直跟随在他身边,不停地用英语向他询问。

一开始,他三缄其口,到后来,似乎被感化,说了一句:“如果他们都像你这样专注,才能真正得到想要的东西。”

他开始详细向赵彩云介绍生物防控技术的原理。

他的声音从低到高,因为,他看到考察团的人员最终都汇集在他身边,他越讲越有兴致。

这次考察的最大震撼来自于以色列。

飞机降落在特拉维夫,接待他们的是以色列LR集团的大卫先生。

这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小伙子,中方领队称他是大卫博士。

这么年轻就能在大名鼎鼎的LR集团独当一面,显然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年轻才俊。

大卫是一个中国通,能说一口流利的中英杂烩语言。

他首先风趣地说,欢迎你们穿越时空,从冬天来到了夏天。

那时候,赵彩云刚脱下外面的大衣,正准备往行李箱里塞。

大卫首先向中方人员介绍以色列农业的三种模式:基布兹,莫沙夫,和莫沙瓦。

重点是莫沙夫。

他说“莫沙夫模式兴起于一九二零年,比基布兹晚,早于莫沙瓦,目前已经占到了我们以色列农业体制的百分之四十六,是一种农民联合体模式。农户独立耕种,但所有的农产品通过联合社集体销售。联合社对农户提供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农民有价购买服务。”

大卫的讲解引起了赵彩云的高度兴趣。

她发现玉泉洼种植合作社联合社与这种模式非常接近,只是还处在雏形阶段,不够完善。

大卫显然已经接待过很多中国同行,深知他们最需要什么。

他可以和大多数中方人员大致沟通,省去了翻译很多工作。

赵彩云不停提问,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不厌其烦地向赵彩云解答各种问题,直到刘志东也兴趣盎然地加入进来。

刘志东经历过从大集体时代,到联产承包和分地到户的各个时期,他似乎从莫沙夫模式看到了玉泉洼村将来的走向。

他们第二天就与LR集团草签了合作意向,并真诚地向大卫博士发出访问邀请。

随后,考察团连续参观了几个以色列的各式农庄,对以色列的节能灌溉和沙漠治理赞不绝口。

至此,赵彩云终于实地验证了恩师的话,这个弹丸小国,在高科技农业方面,确实创造了世界奇迹!

考察团拿出半天时间自由活动。

一部分人选择逛街购物。

一部分人经大卫推荐去参观著名的三教合一圣城耶路撒冷。

在这座充满神秘气息的城市,赵彩云终于看到了让犹太人顶礼膜拜的哭墙。

这道巨石长墙,是以色列人历史上三次兴衰的古迹残留;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膜拜,祈祷和哭诉的圣地。

抚摸塞满各种纸条的墙壁裂缝,聆听周围陌生而虔诚的祈祷,让赵彩云内心瞬间宁静。

她领略到了一种陌生又熟悉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像她小时候那些破灭于一瞬的梦境,不敢回忆,又时时萦怀。

她从这些巨石内部,听到了类似脚步奔走的声音,又觉得足音来自于她的内心,正向大墙深处走去。

她蓦然觉得自己的经历与这个哭墙下的民族何其相似。重病,搏命,坎坷,失落的歌声,丢掉的梦境;直至如今依然不知疲倦地奔忙。

曾经,她问过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该怎样活?最初为了报答养育之恩,她置生死于不顾,忙碌,赚钱。而悲悯之心,让她富而不骄,热心公益捐献,帮助那些孤苦蒙难的人。

而如今在玉泉洼所做的这一切,却是更高地超越;对村民曾有的贫瘠给予帮扶,是他们夫妇自愿地付出。

但仅仅如此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吗?显然不是。

她现在已经不在乎金钱的积累,而在乎它们的使用。她觉得财富的如何使用才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

所以当初在如何投入玉泉洼时,她才会和刘志东有分歧,才会格外小心谨慎。

仰望高墙,恍惚间,似乎找到了答案,又似乎远远没有触及。

她处在遐想中,神思很长时间在凝滞状态,仿佛深入到石缝里面拔不出来。

这时候,她渴望刘志东在身边,能够和他交流释怀。

但因为宗教禁忌,朝拜观光的男女被屏风分开。

突然,一个声音惊扰了她,那分明是清晰的国语:“神灵保佑,保佑我儿子明年考上重点大学,保佑我老公生意兴隆,发大财,买别墅。”

这个声音如此刺耳,与四周的氛围格格不入。

她睁开眼睛,看到隔着一个人,一位同胞大妈在双手合十尽情祈祷。

可能觉得在万里之外的异域,所以声音无忌而放纵。

赵彩云瞬间觉得无趣,内心升起莫名其妙的愧疚;她匆匆转身,去追赶早已离开的女伴,走回观光团队。

大卫就是在那个时候,注意到了她,注意到了她的眼神。

“你的眼神充满了忧郁,只有充满思考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眼神。”

这是大卫后来告诉她的。

但在初次见面时,他没有说,外交礼仪的缘故,在以色列,他们并没有深入地接触。

但在临别时,大卫单独用英文告诉她,我一定去中国玉泉洼,我要帮你们在那里建成你们的莫沙夫。

上一章 下一章

发表评论
当前正在评论:春归 进入评论区
顺便给作品打个分?
5
500
提交

发表的评论审核通过后会在评论区显示哦~ 可在个人主页查看书评的审核情况~

目录
举报

提交

帐号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