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水之旅 阅读至86%

趟水之旅

书名:春归 作者:达庸 本章字数:2956字 更新时间:2021-01-20 07:00

一接通电话,赵彩云就听到了一个兴高采烈的刘志东:“彩云,这次考察收获太大了,我回去马上和你商量看后面怎么办,我们需要转换思维,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跑。”

她知道,这个做事沉稳的男人内心被点燃了。

不会也看好了有机蔬菜吧?她心里想。如果那样,倒是又一次一拍即合。

但她依旧保持着冷静。

这么多年,她已经体会到静能多思的妙处。

做任何事情,沉静总能让她发现微小的破绽,及时弥补。

现在的他们,角色已经很自然地分工,他是油门,她是制动。

貌似对立,实际是配合默契,走得更远,能及时止损。

但这次,他们都成了油门,这就需要格外谨慎。

刘志东回来一张口,就验证了她的猜测,他看准的也是有机蔬菜。

他们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了充分地调研学习。

这期间,刘志东总是看到有机蔬菜的前景多么广阔,未来多么美好。

而赵彩云却不时提醒他面临的风险,尤其是三年转型期的压力。

分歧似乎一直有,却一点没妨碍最终统一思想。

他们一起拍板,放弃传统大棚蔬菜种植,上马有机蔬菜。

这次和过去不同,从一开始,部分村民就积极参加进来;即使他们再三强调风险,村民们依旧热度不减。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青坊县总工会出面协调联系,利用工创贷的形式,给参入的农户提供低息贷款。

即使这样,每户也只能投三万元左右,其他每个棚的十几万元都需要赵彩云夫妇来补缺。

其中,有二十个大棚,他们决定独立投资;这无疑又是一个巨数。

他们决定收缩传统行业,筹备资金,全面转型。

过去的企业和公司,只保留建筑机械厂和志云敬老院。

赵彩云和孙涛通了电话。

孙涛第二天就赶回鸢城。

在北京的几年历练,已经把孙涛打磨成了一个成熟稳重的商人;赵彩云的辞职,让他感到很惋惜。

但他坚持给赵彩云保留股份。

他说:“赵姐,今后你有用得着兄弟的事,尽管吱声,不为别的,就为看好你这个人!”

赵彩云召集几个公司负责人在志云敬老院开了个通气会,让老宋去挑起机械厂的重担。

郎义军欣然加盟玉泉洼农业种植合作社。

这次会上收获了一个惊喜:昝老先生在志云敬老院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把一个外界认为死气沉沉的老年人团体,变得其乐融融,幸福和谐。

他的方法貌似很简单,每天带领老年人诵读《了凡四训》和《太上感应篇》,让老人沉下心来,从自身找问题,而不是怨天尤人。

老人态度的转变,吸引了家属的热情参入,和睦了很多家庭。

现在每个周末的《弟子规》对外讲习班总是人满为患。

这让赵彩云特别欣喜,她的玉泉洼规划蓝图里,及时锲入了文化产业这个理念。

几天后,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正式成立。

赵彩云自己担任理事长。

这是个大动静,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祝贺。

赵疃的赵大国对刘志东夫妇打哈哈说:“刘书记,赵总,你们玉泉洼发展好了,别忘了帮衬一下我们村呢!”

市总工会主席张正贤在李明县长和王琳的陪同下再一次来到了玉泉洼,给赵彩云和刘志东带来了好消息,他们的市级劳模已经公示,很快就会正式对外宣布。

一个月后,三十多个高档次温室大棚拔地而起,与原来的十个大棚组合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规模效果。

两个月后,玉泉洼的有机蔬菜正式出棚。

虽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他们依然被兜头打了一闷棍:菜形差,销售难,产品积压!

按照分工,赵彩云负责销售,刘志东主抓管理和生产。

一个月前,赵彩云就开始马不停蹄地跑。

当年,她是骑着自行车跑遍鸢城。现在是坐着车穿梭在鸢城的各个县区。

效率自然天壤之别,效果也大不一样。

她的影响力已经今非昔比。

这些年,她的公益捐献事迹形象频繁出现在报纸和电视,到哪里都是一个正能量的代言,人们都很客气地接待,倾听她的解说。

大部分人对有机蔬菜的认识还很肤浅,虽然对普通蔬菜的药残毒害大力鞭挞,但一涉及供货,往往就聚焦外观和价格,恰恰忽略了最宝贵的蔬菜品质。

有机蔬菜的网络图片暂时弥合了两者之间的差距,焦点在价格。

比普通蔬菜高出数倍的价格差,让很多商家三缄其口。

鸢城两家著名的超市非常谨慎地签署合作意向,都同意设专项柜台,配备专门的导购员。

与其说看好的是商品,不如说看好赵彩云的社会口碑。

现在产品出来了,赵彩云自己也觉得拿不出手;菜形太差了。

与普通蔬菜相比,除了口感,无论个头,还是色泽,都相差甚远。

但她必须硬着头皮去给商家送货。

无一例外,商家都面露难色。

好说歹说,仅仅勉强收下第一批货,后续另说。

他们的口径也大致相同,先试销,卖不了,你们再拉回去。

一顿折腾,还剩下三分之一发不出去,菜农都愁眉苦脸地看着刘志东。

赵彩云每次从外面回来,还没等坐稳,身边就聚满了人,各种疑问迎面而来。

为了稳定人心,赵彩云和刘志东一商量,直接把剩余的蔬菜送到了志云敬老院。

既然是好东西,让老人们享受也是应该。

接下来的几天是忐忑和焦虑交织。

刘志东和管理人员夜以继日地从管理上找差距,从施肥到浇水,到温控,仔细地检查每个环节,希望能找出原因。

其实,他和赵彩云早有心理准备,只是落差太大而已。

现在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口感了,这是唯一能扭转局面的有利条件。

赵彩云不敢坐在办公室,她已经意识到,她的一举一动对菜农的影响很大,她必须表现得胸有成竹,必须不停地往外跑他们才心安。

她带着侥幸心理盼望蔬菜会卖出去,甚至奢望会卖得很好,供不应求。

唯一的好消息来自于志云敬老院,老人们吃了有机蔬菜,赞不绝口,都说,当年的味道回来了。

赵彩云参加了他们的一次午餐,确实体会到了有机蔬菜无论口感还是余香,都不是普通蔬菜可以比拟。

她用手机拍摄了老人们吃饭的场面,并现场询问了他们的感受,尤其是身体的反应。

昝老先生从养生的角度,从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全面阐述了吃有机蔬菜的益处。

这让赵彩云看到了希望。

一个新的销售理念迅速形成在脑海。

她当场表态,今后敬老院餐厅换成有机蔬菜供应,形成惯例。

但现在,她依然无法预料市场的反映,她继续焦虑期待。

从第三天下午开始,超市和经销商的电话都陆续打过来。

差不多的口气:“赵总,菜卖不出去,不行,你们拉回去吧。”

赵彩云眼前发黑,她知道,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她不能再做鸵鸟,必须面对。

她来到超市,直接到了专用柜台。

其实,她发出货去的第二天就扮作消费者来现场观察过。

人们看到有机蔬菜的招牌,一般都会停下脚步,翻看着蔬菜,马上就对外形说了各种嘲讽的话,再一看价格,立刻就摇着头走开;几乎没有一个人会买。

当时,她想了一个试吃的促销念头,但马上放弃了。

他们的蔬菜没有经过清洗环节,那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

今天再来看,专用柜台前,几乎无人问津;导购员一脸愁容。

在超市供应部,她拿出敬老院的视频给部长们看,反复说老人们吃了有机蔬菜的好处和反响。

但人家只是笑,他们说,我们相信有机蔬菜好,但卖不出去是摆在眼前的事,他们也很无奈。

赵彩云坚持着一个信念,不管什么情况,绝对不能拉回去,那样局面将变得不可收拾。

超市供应部的人说,再不想办法,蔬菜就腐烂了。

最后商定,降价处理。

赵彩云给出了一个价格底线,六元一斤;这是他们的成本价。

超市勉强答应。

第三天,超市那边的电话又打过来,还是卖不动。

赵彩云一咬牙,再降二分之一。

她知道,已经不能再犹豫,否则蔬菜就全烂了。

到下午,超市的电话又打过来。

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信心,说只卖出了不到一半。

赵彩云二话没说,你们看着卖吧,价格随着你们定,只要卖出去就行。

晚上,电话再打过来。大部分卖出去了,价格是普通蔬菜的三分之一。

剩下的少量蔬菜,超市员工自己分了。

他们的态度很含蓄,你们来结账吧,后续合作暂时放一放。

上一章 下一章

发表评论
当前正在评论:春归 进入评论区
顺便给作品打个分?
5
500
提交

发表的评论审核通过后会在评论区显示哦~ 可在个人主页查看书评的审核情况~

目录
举报

提交

帐号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