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两个月过去。
玉泉洼的蔬菜大棚已经投入生产,蔬菜长势喜人。
现在的蔬菜种植大棚区已经大变样。
一排配套完善的冬暖式大棚依次展开,已经形成了一个半开放式园区。
一进园区大门,是一座简易板房,用于办公和销售。
板房门口分别挂着两块白底黑字的牌子,一块上面写着:玉泉洼农业合作社种植产业园。另一块上面写着:玉泉洼工友创业园。
这两块牌子是在两个月前挂上去的,是在王琳主席的启发帮助下建成的这个工友产业园区。
园区的员工除了大棚种植户,还通过创业大赛,专门招聘了一些返乡知识青年。
他们都是见过世面的人,从四面八方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创新意识,给园区带来了活力。
赵彩云和刘志东根据员工的年龄性格和知识结构,把他们分成了生产组和销售组。
生产组由刘志东负责。
销售组由赵彩云负责。
赵彩云凭着自己敏锐的市场意识,未雨绸缪,提前与圣城蔬菜销售市场达成了包售协议,确定了二八分成的销售模式。
玉泉洼农业种植产业园的经营模式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王琳主席的赞赏,成为带动一方的楷模。
那天,正在鸢城的赵彩云接到刘志东电话,让她回一趟玉泉洼,说王琳主席要来,专门提出想见她。
当她赶到时,王琳主席已经和刘志东在等她。
王琳告诉她:“一会儿鸢城市总工会的张正贤主席和我们的李明县长要来看你们的工友创业园。”
一辆车驶来。
王琳说:“张主席和领导们到了。”
他们一起迎上去。
张正贤首先从车上走下来,是一位面色白净的中年男人。
紧跟着青坊县的李明县长和安林镇党委的马健书记一起走下来。
王琳给他们彼此介绍后,张正贤笑着说:“我今天是来学习的。你们夫妻二人做为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现在进军农业产业,给我们带来了新东西呢。”
刘志东和赵彩云谦虚着,一边由刘志东给各位领导介绍产业园的建设情况,尤其重点介绍了工友产业园的运作模式,以及将来的扩大再生产规模展望。
宾主其乐融融,正在兴头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齐爱兰匆匆忙忙跑来报信,说张有志他们在村委闹事,拒签土地流传合同。
话还没说完,张有志带着一帮人冲了进来。
张小手带头瞎嚷嚷,随后赶来的刘冠臣和其他村两委成员劝阻不下,园区内陷入一片混乱。
他们要求落实刘志东的十三条罪状,给村民一个交代。
王琳随机应变,建议由马健书记和刘志东留下来和上访人员交涉,赵彩云引导领导们继续参观视察。
接下来的时间,赵彩云嘴上在给领导们介绍产业园的建设情况,脑子却已经开了小差。
办公区那边传来的吵闹声让她六神不安,她急于赶过去帮助刘志东摆脱困境。
同时,又觉得让领导们看到这样的窘态感到很惭愧。
领导们的视察参观怎么结束的,怎么走的,她都忘了。她只记得王琳宽慰她,让她和刘志东不必太在意今天的事,农村工作,这样的情况经常遇见。
她跑进办公室时,看到现场就像战场,言辞激烈,就差动手了。
赵彩云一进去,就坐到刘志东附近,她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她现在最担心刘志东会情绪失控,铁马河夜晚的那一幕,记忆犹新。
其实,在她未过来之前,刘志东差点就动了手,只是碍于马健书记在场,他忍下了张小手的胡搅蛮缠和指手画脚。
他曾经动手教训过张小手,是在张小手酒后打自己老爹耳光时。
张小手当时貌似服气了,其实却怀恨在心;尤其老爹不久后因病去世,自己成了光杆一条,他把这笔账也算在了刘志东身上。
赵彩云听明白了,这帮人是临时凑在一起的。
张有志最关心的是十三条罪状。
胖婶和大多数人最关心的是土地流转的补偿问题。
马健书记让大家静下来,先解决土地流转的补偿问题。
补偿问题的关键是额度,他们嫌八百元一亩的标准太低,坚决不签合同。
但还没等讨论钱数,张有志抛出了一个新问题,他要求流传合同和刘志东个人签,而不是和村委签。
他说得理直气壮:“我们信不着村委,十个村委不抵一个刘志东。”
刘志东在请示马健书记同意后,答应以他个人名义来和村民签署合同。
张有志马上对补偿金额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他说:“八百元一亩看起来不低,但现在是市场经济,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毛了,谁能保证,三年后的八百元和现在的八百元是一个价?”
齐爱兰说:“张有志你还有完没完了?其他村都是这个价,为什么到了我们玉泉洼就要另外定价。”
张有志说:“我不管其他村,我管的是玉泉洼老少爷们儿的切身利益。”
刘志东看明白了张有志是故意把事情搞乱,因为他的地块并不在这次流转范围内。
于是,果断地说:“这好说,我和村民每年按一亩地一千斤小麦的时价来兑付!”
张有志一愣了,马上叫好:“行,刘书记果然是财大气粗!”
张小手激动地一蹦老高:“一千斤小麦?按今年的价格就是九百多元呢!行,这个合同我签。”
张小手高兴地向外跑,跑出一段又返回身,冲张有志:“三哥,快走啊,签合同去!”
其他村民准备跟着往外走,却被张有志喊住了,他说:“还没完,上访的事还没解决呢!”
他指的是那十三条罪状。
他逐条要求刘志东回答,尤其是第一条。
刘志东读了那个第一条给现场的村民听,有的村民低下了头,躲避着刘志东的目光。
刘志东笑着说:“好一个阴谋论。有志兄,你们给我扣的这顶大帽子也太重了吧。”
张有志说:“这是大帽子吗?这是事实。你利用投资,占据集体资产,让村委成为你最大的欠账人,提高你的话语权;今后,在玉泉洼,没人再敢挑战你的权威,谁再想干支部书记,光这个巨额债务,就让他们望而却步。”
刘志东依旧带着笑:“有志兄,是我的钱投给村里,而不是村里把钱投给我,哪来的占据集体财产这一说?”
张有志脸带嘲讽:“刘志东,你不愧是玉泉洼最出色的买卖人。这个账,一般人还真让你给算糊涂了,被你卖了还要帮着你数钱呢!”
“论算账,我刘志东还真不如你有志兄,我想听听,你是怎么算的。”
“你不用揣着明白装糊涂,我问你,原来的村委大院和办公室呢?”
“拆了,那些都已经成了危房。”
“危房也是村集体财产,现在一分一毫都没了;现在的房子虽然好,但他是你刘志东的。”
“我投资,并不意味着是我的,会计的台账上,明明白白记的是村集体资产。”
“但那是欠你刘志东的钱,你早晚会要回去!”
“我没要啊!”
“现在不要,并不意味着将来不要;以你刘志东的心计,这个账,早晚会被你加倍算回去!”
“欠债还钱,这听起来是那么回事,关键是,村里没钱,拿什么还我呢?”
“以物抵债啊!你刘志东早算明白了。”
“以物抵债?好,你说出来大家听听。”
张有志突然放慢了语速,两眼紧盯着刘志东的眼睛:“我问你,你送矿石样品去检验干什么?你可别告诉我,你不是看中了龙山溶洞的水晶矿。”
刘志东也一字一句地说:“你说对了,我还真是看中了龙山溶洞的水晶矿。”
“这不得了!”
“可是经有关部门检测认定,龙山水晶矿含量偏低,不具备商业开采价值。”
张有志一愣:“那你还把龙山圈起来干什么?”
刘志东转守为攻:“封山育林,让龙山成为真正的绿水青山,让龙山溶洞成为我们玉泉洼乡村旅游开发的一大亮点。”
张小手突然插话:“那村前的水塘呢?我想承包你不答应,这几天有人在用石头砌坡,不会是你想自己承包吧?”
刘志东不屑地说:“村前的水塘,村委准备打造成玉泉湖,将来在湖边我们要建成休闲娱乐风光带。而不是像你一样,想承包养鲶鱼,把它变成臭水沟!”
张小手一扭头:“拉倒吧,谁信?村集体没钱,拿什么打造!”
刘志东说:“土地就是村集体的钱,我们将来招商引资的每个项目,村集体都有土地股份,而且占大头,就是我们的村集体收入。”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对在场的村民大声说:“我知道大家伙最关心的是什么,我今天就把村基础建设投资的事完完整整地端给大家伙。”
他回头低声请示了一下马健书记,马健向他点点头。他又看了看赵彩云,赵彩云用眼神示意他说下去。
刘志东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打印纸,向在场的村民展示了一下,近处的村民看清了上面的文字,是一份审计评估报告结果。
人群里响起嘁嘁喳喳的私语声。
刘志东咳嗽了一声,人群安静下来。他说:“原文我就不念了,我只说主要内容。”
他再次清了清嗓子,继续说下去:“经有关部门审计评估,最后认定,从2011年开始,我们玉泉洼村共投入四百六十万元用于村庄基础建设;其中,各级社会捐款和村民捐款三十六万六千二百六十三元。其他的都是我个人的资金投入和物料投入;分别是,投入现金二百三十七万元,投入物料水泥,石料等折合款项一百六十七万元,一共合计四百零四万元。
人群从鸦雀无声迅速变为议论纷纷:“啊,这么多!”
张有志大叫一声:“好,两年时间我们玉泉洼人均负债五千多元,这笔账够我们老少爷们儿还一辈子了!”
刘志东微笑着“:有志大哥好算盘,马上就算出人均五千多元,还真是那样,人均五千三百元!”
人群出现了躁动,有人情不自禁地喊出来:“刘志东,凭空多出的这笔债务让我们咋还呢?”
刘志东收起笑容,郑重地:“谁说这是大家的债务?本来这件事,我和彩云准备在我的入党纪念日再向大家公布,既然这么多人惦记着这事,那好,今天我正式告诉大家,这四百零四万元投资,我们全部无偿捐献给村里!”
现场顿时鸦雀无声,几秒钟后,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胖婶睁大眼睛:“什么,我没听错吧?你们俩口子投入这么一大笔钱不要了?”
张小手看了一眼张有志,有些不知所措;而张有志则双手抱着自己肩膀,挂着一脸的不可思议。
刘志东说:“对,不要了。”
现场再次爆发热烈的掌声。
张小手一脸的惊讶:“哦,还真没想到!”
胖婶大声喊:“你张小手肚子里就没点人肠子,你能考虑人事!”
现场起了一片哄笑声。
这天晚上,玉泉洼村响起了连绵不绝的爆竹声。
这是迟来的欢呼。
这场应该在全村基建结束时掀起的快乐喜剧,在延宕一年多后,从众说纷纭到尘埃落定,终于如期上演。
今晚的文化广场上,人们没有再跳广场舞,而是在老何悠扬欢快的唢呐声中扭起了久违的大秧歌。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4816号




发表的评论审核通过后会在评论区显示哦~ 可在个人主页查看书评的审核情况~